2020年4月7日,清华大学与蚂蚁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安全技术”方向展开合作,聚焦智能风控、反欺诈等核心安全场景,共同攻克可信AI、大安全等关键技术模型,加快技术应用,解决AI时代互联网安全技术问题,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上午,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吴建平学院院士、蚂蚁集团首席技术官倪行军出席仪式并见证。
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代表系主任·尹霞和蚂蚁集团安全事业群总裁赵闻飙在合同上签字。
清华大学吴建平院士团队、蚂蚁安全实验室科研团队代表出席会议。
数字智能的颠覆性变化给互联网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尤其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带来的深度智能,让安全面临复杂性、对抗性强、输出对象多样性等困难。
这些都对人工智能本身的安全可信以及风控技术的演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要求。
构建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发挥安全技术更大的生产力动力,需要新一代安全技术的支持。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长期聚焦“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安全技术”,聚焦可信人工智能和安全通用大模型两大核心领域。
在可信人工智能领域,双方将共同攻克安全对抗、博弈攻防、噪声学习等核心技术,强化人工智能模型的可信保障机制,助力提升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鲁棒性和公平性。
大规模实施的模型。
性和隐私保护能力。
同时,双方还将开展“安全通用大模型”的技术路线和实施研究,解决大模型技术爆炸时代的安全技术生产力问题,以及大模型的防控。
通用人工智能能力的广泛应用带来新的未知风险。
双方将基于异构互联网数据,构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交易安全等多领域任务的大安全模型,构建强大的推理能力,解决安全任务跨多个领域的扩展。
风险领域;覆盖互联网全行为周期,使端到端安全防控运营智能化提升,提升效率。
近年来,清华大学与蚂蚁集团通过CCF-蚂蚁研究基金、定向联合研究等模式开展了多项课题合作。
此前,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与蚂蚁集团联合成立“隐私计算与区块链联合研究中心”,在隐私计算、区块链、信息安全等相关方向开展联合研究,应对面临的挑战通过大规模数据传输。
纠正数据安全、可信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清华大学是我国互联网架构和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的先驱。
相关成果多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多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步”,引领我国信息化的实现。
重大突破。
清华大学还参与了多项互联网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为我国争夺互联网核心技术话语权做出了突出贡献。
蚂蚁集团始于2008年诞生的支付宝。
安全技术是蚂蚁集团的核心技术战略之一。
蚂蚁集团在19年的发展过程中持续大力投入安全技术,成立了9个安全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合作。
蚂蚁安全实验室在风控算法、网络攻防等安全领域荣获世界级安全竞赛十余次,引领中国支付行业智能风控水平高于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