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0日是第七个中国品牌日。
人民网发布《品牌地图》,通过九组数据概述中国崛起品牌。
在此次发布的《品牌地图》中,天眼查基于大数据挖掘和AI分析能力,通过7组专业、权威的品牌数据,清晰地向公众呈现了中国品牌的“加速”。
品牌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方向。
品牌建设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中国制造”日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1、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的典型标志。
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品牌已成为企业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品牌对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可以说,品牌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引凤筑巢”的效果非常明显。
能够充分发挥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势,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1、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最典型的标志。
一个地区的经济想要快速发展,就需要提高该地区的竞争实力和影响力,而品牌的美誉度也对地区竞争实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最典型的标志。
品牌的质量和数量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也是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
品牌的不断涌现,可以促进更多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向该地区迁移。
2、品牌规模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般情况下,产业集群产生的品牌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企业数量较多。
但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企业的服务和产品能够满足其他企业的需求,品牌的规模效应就非常明显。
品牌规模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区域资源的供给,因为区域内企业的活动是相同的,对特定资源的需求也是相同的。
3、品牌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
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取决于品牌。
优秀的品牌可以完善区域产业链。
现阶段,品牌振兴区域经济已成为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优势。
产业集群可以利用品牌价值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用品牌振兴区域经济和产业。
品牌战略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将数量转化为质量,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天眼查地图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广东、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品牌分布位居前列,成为最热门的品牌“聚集地”,品牌数量分别为13、1、3、3。
分别。
9、《年度中国品牌价值 强报告》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共有3个品牌进入中国品牌排行榜。
该地区对榜单整体品牌价值的贡献最大,达到44%。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所有上榜品牌均贡献了中国上榜品牌价值的24%,成为上榜品牌最多的地区。
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创新能力,上述五座城市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
因此,品牌数量深刻验证了区域发展与企业品牌之间的重要联系。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企业品牌不断创新的重要成果。
2、品牌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共同成功。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主体。
只有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赋予品牌更多创新内涵,才能真正树立品质卓越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1、技术创新是品牌创新的支撑。
一方面,产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必然带来产品创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用途。
、完善产品功能,从而大大加强品牌的竞争力。
2、技术创新是品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为品牌成长注入活力。
所有成功的品牌都非常重视技术的巨大作用。
从2017年“中国最强品牌”数据来看,作为知名科技品牌,华为研发强度达到22.62%,研发费用投入达到6600万元,位居所有企业之首。
从两者的关系来看,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都是综合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为品牌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和质量保证。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开发新产品、新服务。
创新市场,加快企业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市场认可和价值反馈,带来品牌溢价,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形成技术创新与品牌创新的良性互动。
天眼查地图数据显示,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三级行业)、软件开发、其他技术推广服务、科技推广服务的品牌分布来看,这三个行业的品牌数量位居前列。
除上述三个产业外,与品牌相关的国标产业分布以科技产业为主,如:工程技术研究与实验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科技与品牌的互补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
在拥有品牌相关专利的地区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的专利数量已达“百万件”。
这5个省市历年来GDP产值都位居我国前列。
科技创新力量对城市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发展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国标三级分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
电子器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与实验开发、技能培训、教育援助等教育走在前列。
3、品牌与产业/企业:庞大的无形资产是保持竞争力的源泉。
品牌对于企业的根本意义在于,它代表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是企业未来的额外现金流,是企业长期的可持续性。
产品高附加值的来源。
知名品牌本身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1、传统赛道:对于传统赛道的企业来说,产品差异化程度日益缩小。
品牌作为所有者的象征,创造产品差异化,方便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日趋同质化。
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方法、渠道和服务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抄袭,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护城河。
品牌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王牌”。
品牌是独一无二的,不能被竞争对手夺走或学习。
品牌是阻止企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最后一道“屏障”。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克敌制胜的“杀手锏”。
。
在传统赛道上,无论是数码家电、服装、美妆、食品饮料,都是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存量市场”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从这四个行业的品牌数量分布来看,数码家电处于领先地位,这与我国作为消费电子大国的地位不无关系。
2、新兴赛道:在新兴赛道中,相比传统赛道,“选手”的参与热情更高。
好处是规则“未定”,每个人都可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导者或规则制定者。
但相应的,未知领域也充满了变数,一不小心,就会失去一切。
与传统赛道相比,新兴赛道更能体会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信誉的无声保证。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同类型的汽车企业,无论是新造车企业还是传统燃油车的电动汽车产品,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仍然会参考该企业的品牌。
在消费者心目中,代表着企业的信誉,“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这个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果树效应”。
如果把品牌比作一棵树,那么公司的产品就是树上的果实。
如果消费者摘了一个水果,尝了尝,发现它是甜的,他也会认为它是甜的。
这棵树上的其他果实也很甜。
从五个新兴产业来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重要力量。
与宠物、饰品、玩具和户外运动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这与行业发展时间相符。
长度、消费者接受度和政策导向等因素都相关。
随着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品牌意识的逐渐强化,新兴市场的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品牌建设和保护,以及如何在消费者心中深入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心智。
4、品牌与外贸(海外):品牌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年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含B2B)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
其中,出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品牌“走出去”,打造国际品牌。
此外,深圳、江门、海南、山东等城市也加强了地方出口品牌建设。
宏观层面,“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RCEP协议的正式生效也持续激发全球市场潜力。
回顾中国企业出海的历史,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OBM(原始品牌制造商),中国品牌改变他们的海外模式。
路径和目标,短期利润无法满足中国企业的诉求,长期的品牌建设战略才能实现中国品牌的“野心”。
当前,中国企业正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从“产品出口海外”转向“品牌海外出口”。
为了持续获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可,中国品牌需要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以“长远之计”在市场策略、产品创新和营销等方面重新建立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在与国内市场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海外用户在购买产品前更倾向于对品牌产生认同。
海外企业仅靠一时的人气,很难凭借高性价比、受欢迎的产品在海外长期生存。
相反,专注于打造一个有内容、有理念、有美誉度的品牌,才能长期打动海外消费者。
天眼查地图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出海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
近五年来,海外品牌数量从1万个增至2018年的1000个,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5.??4%,保持较快增长。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品牌的核心是消费者感知。
在品牌竞争的时代,谁能优先考虑并持续占领消费者的心理空间,谁就能成为赢家。
当消费者产生需求时,他们首先想到的、首先看到的、首先能接触到的就是品牌识别符号,这就是一个好的品牌。
从OEM到自主品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品牌建设之路。
备注: 1、导入的数据针对数据库中存储有品牌信息的所有企业。
没有时间限制,可以追溯到18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