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由知乎发起、中国科学报社支持的年度科技进步评选结果揭晓,首届“知乎”“科技榜”揭晓,包括中国十大科技动态和世界十大科技动态。
由42位知乎科学领域领军人物组成的评审团将其专业知识与知乎社区对科学问题的关注相结合,最终评选结果与学术榜单高度一致。
榜单背后,知乎聚集了高浓度的科研人士进行“专业背书”,也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多元化讨论”,使知乎不仅成为科研人士的热门社区,也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平台。
公众访问和讨论科学知识的第一个平台。
权威认可,知乎和科研是双向的。
在“知乎科技榜”之前,年度科技进步评选一直是学术团体专属,比如由两院院士投票。
这是知乎首次以用户作为评委来评选年度科技进步。
中国科学报科普传播中心主任潘希表示,互联网评选科技榜单没有先例,但知乎在科普领域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科普机构和媒体的认可。
2017年,知乎在年度回顾中回顾了知乎用户最关心的技术话题和专业见解。
自2017年起,知乎得到科普中国的支持,每年联合举办“向科学求答案”盛典,邀请物理、天文、化学、生物等行业的权威机构和科研人员与知乎受访者一起开展科学传播与跨界探索的碰撞。
2017年的“向科学寻求答案”活动获得了1万个点赞和51亿次浏览。
“知乎出现后,逐渐在学术界和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潘希表示,知乎聚集了一大批具有专业背景的科研群体。
他们不仅在知乎上撰写科普文章,还在知乎上进行学术研究。
将科学精神传播到互联网上。
知乎受访者选择科技进步,兼顾学术和公众关注,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知乎不仅是广大用户寻找科学问题答案的首选,也成为学术精英通过知乎与公众交流的共同选择。
2019年11月,中国数学家张益堂在知乎上发布答案,回应网友对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论文结果的疑问。
此前,人工智能领军人物吴恩达已入驻知乎,亚马逊首席科学家李牧成为知乎新任答疑者。
在“如何系统学习机器学习?”的问题下,吴恩达详细梳理了机器学习的步骤以及不同阶段应涵盖的领域,并获得近万个点赞和多条评论。
张艺堂的回答发出后,迅速登上知乎热榜,网友纷纷留言互动。
数学系学生、知乎受访者TravorLZH也受邀参加了张一堂的采访,代表众多数学受益者与张一堂进行了讨论。
职业多样,既有科技榜,也有热议榜。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选择成为知乎答题者与公众交流。
据了解,知乎用户中科研人员总数超过1万人,这也为知乎选择专业评审团提供了依据。
评审团中的42位受访者都是来自知乎各学科的优秀创作者,涵盖航天、地质、生物、物理、天文、数学、机械、电气等专业,保证了榜单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至于这份榜单上的科技进步,你可以在知乎上找到专业多样的答案。
数据显示,中国最顶尖的两项科技成果“天眼”和天宫空间站在知乎网站上的讨论量已超万次,浏览量分别高达一万和一万。
在世界科技进步排行榜上,“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位列第一,网站浏览量已达1万次。
针对“中国天眼发现了地外文明的可疑信号”这一问题,专门研究天体物理学的知乎答主“银河孤独旅行”给出了专业的回答:“它只是发现了异常的窄带信号,在扣除所有可能的干扰后在信号影响之前还是要保持谨慎。
”他还详细解释了什么是窄带信号以及为什么它不一定来自外星文明。
在“天宫空间站”话题下,不仅有航天领域知乎受访者“我们的空间”给出了有关空间站交会对接的解答,还有火箭发射镜头的视频解说作者:Tim Pan,数字领域知乎受访者。
此外,不少来自生物和科幻电影的知乎受访者对“空间站种菜”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知乎航天话题的优秀回答者“太空僧”对韦伯太空望远镜传回的首张全彩深空照片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在回答中写道:“人类好奇心的触角现在已经伸向太空。
”再次通过韦伯望远镜出来。
”宇宙更深处。
我们需要暂时搁置国家纷争,从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答案多次得到呼应。
目前,知乎社区累计内容超过5.79亿条,问答量超过4.82亿条。
其中,科学是当之无愧的“基石”领域,也是知乎不断拓宽的护城河,随着“知乎科技排行榜”的发布,知乎在科研界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才。
为平台带来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