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落地

恒大集团近期风波不断,今日再次接受采访,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时间:2024-02-29 22:44:15 技术落地

恒大目前确实遇到了困难。

按照国家主要部门领导人的说法,这是一场现金流动性危机。

国家调控房地产后,为了完成三红线变绿,恒大需要回笼资金,完成带息负债的削减。

恒大目前的财务紧张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项目建设因资金停顿、大量逾期商业票据未按时支付以及恒大过度投资新能源汽车等方面。

目前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是恒大筹集资金的速度,包括出售自身有价值的资产。

至于民众最关心的楼盘交付情况,日前,恒大召开了保证楼交付的誓师大会,并签署了责任书,希望恒大能够兑现承诺。

还有一个事实是,恒大目前正在联系多家公司出售资产。

许家印老大能否帮助王匡澜带领恒大走出危机,我们拭目以待。

恒大此次接受采访,是因为恒大可能出现债务危机,也可以对其他房企起到警示和引导作用。

防控金融风险不能有例外和特殊。

各房地产企业必须遵守监管规则,不得越界、越规。

在恒大的采访中,监管部门提到:依法依规披露重大事项的真实信息,不传播并及时澄清虚假信息。

事实上,恒大事件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并引发了不少猜测和质疑。

监管部门此时约谈恒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平息市场的谣言和猜测。

接下来,监管部门要及时监测市场动态,防止不良信息发酵,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和引导,避免因谣言引发市场波动的风险。

此外,两大部门还专门约谈了恒大。

请注意,采访是两个部门联合进行的,而不是其中一个部门。

这表明其严重性超过任何商业银行或人寿保险事件,并且是针对支付宝的。

在这次采访中,国家彻底告诉公众,恒大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而是一家金融公司。

关注恒大最近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

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有关部门约谈恒大集团高管,要求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

此举引起市场轰动。

8月20日凌晨,恒大集团回应称,将全面落实约谈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力维护公司经营稳定。

运营。

此前,8月15日,恒大相关案件被要求集中管辖,移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相关案件的律师表示,这是出于防止诉讼分割资产、保全资产的考虑。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恒大能否得到片刻的喘息之机。

01 负面消息不断,评级被下调,市值下跌。

此前,恒大负面消息不断。

三大机构下调恒大评级,市值跌破700亿元。

7月26日,标准普尔将恒大的评级从“B+”下调至“B-”,展望为负面。

7月29日,惠誉评级将恒大的实体评级(IDR)从B下调至CCC+。

8月3日,穆迪将恒大的信用评级从B2下调至Caa1,展望为负面,相应债券也从B3下调至Caa2。

至此,恒大已收到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下调,前景均为负面。

此外,进入2021年以来,恒大股价已累计跌幅超过60%。

7月23日,恒大市值跌破千亿港元,至962亿港元; 8月6日,恒大市值跌破700亿港元,至689亿。

02 加快压减负债、返还部分资产出售资金。

恒大一直在积极盘活资产、降低利润率、去库存,以加快资金周转。

为了更快回笼资金,恒大通过转让股权“瘦身”,专注主业。

6月21日,恒大转让嘉凯城29.9%股权; 7月30日,恒大可通过出售恒腾网络11%股权,回笼资金32.5亿港元; 7月31日,恒大退出深高投7.0798%的股份,该股份将由万科旗下子公司接手。

03 加速销售,实现红线变绿。

恒大强劲的销售和充足的回款成为其持续减债的关键。

6月30日,恒大发布半年销售业绩,销售金额、面积均实现同比增长。

此外,恒大集团实现了红线变绿,即净负债率降至100%以下,有息负债约超过5700亿元,较去年大幅下降约3000亿元。

而去年的高点则超过8700亿元。

一定程度上,恒大首期三年减债已顺利完成,有息负债降至5900亿元以下。

此次央行和银保监会约谈房地产企业。

一方面,官方态度表明恒大与金融体系有着紧密的利害关系,恒大不能轻易违约;另一方面,正在推动恒大解决债务危机。

同时,也对其他房地产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凸显了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