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本独特且值得一读的传记散文佳作《我们仨》。
作者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
非常值得我们品读和珍惜。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哇!一个数字会让你震惊:一本不到200页的薄薄的叙事散文书已经成为畅销书。
说到散文创作,我最欣赏当代的余秋雨,其次是杨绛。
这本书有多受欢迎?比如我手上的三联书店版已经是第60版了,印数516.4万册。
即使是一本大小说,出版这么多册也很困难。
为什么它如此受欢迎?就在于杨绛的个人魅力。
著名作家夏衍说:“你赞美钱钟书,我赞美杨绛!”著名作家、丈夫钱钟书评价:“最贤妻,最才女!”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这是一位可敬又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到她为自己的灵魂精心收拾行囊,让灵魂带着一切最珍贵的收获安然上路。
”杨绛和钱钟书都出身于书香门第。
两人结为夫妻,就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座一样,相得益彰。
大家都知道钱钟书是一位学贯中西的伟大学者,被誉为“文化昆仑”。
很多“所谓”的大师在钱钟书面前都感到羞愧、黯然失色。
但杨绛并不逊色于她的丈夫。
虽然她才华横溢,但她早已甘愿做钱钟书身后的“贤妻”。
《杨绛传》的作者罗寅生评论道:“她是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深刻的灵魂影响着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
她一生与战争、疾病和政治风暴作斗争。
” ……这种生死分离的态度,可谓是生命的正能量;她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却依然保持着平静、淡然、知足,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典范。
“她悄然隐形,她却悄然影响着这个世界。
时代。
”杨绛的才华和学识是众所周知的。
一生的著作。
九卷《杨绛全集》就是证明。
杨绛今年103岁了。
如此高龄出版完整集,世间罕见!杨绛多才多艺。
早年创作戏剧作品和诗歌。
更令人敬佩的是她著名的翻译《堂吉诃德》。
杨绛的小说《洗澡》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被誉为新时代的《儒林外史》。
杨绛晚年创作了大量精彩的散文。
如《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坐在人生边上》、《干校六记》、《我们仨》等,尤其是《我们仨》,细腻地描述了他们一家三口几十年来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的生活。
随后的“分居”(女儿钱艾)。
(其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抒发了“世间美好事物不坚,彩云易散,琉璃易碎”的哀思。
杨绛的散文充满了浓浓的乡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历史价值。
女儿和丈夫离开她已经快二十年了。
只剩下杨绛一人收拾战场。
“她用她的固执和毅力,一点一滴地完成了亲人未竟的心愿,为世界留下了一笔巨大的遗产。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了一个很长的梦,梦中一家三口时聚时散,读起来让人落泪。
2016年5月25日,杨绛在北京去世。
105岁的时候,杨绛先生终于去那里为我们一家人“三人”举办了一次团聚,但她的坚韧和智慧仍然给我们学习和前进的指引和力量。
“温柔、真诚、悲伤但不悲伤”的大师风格永远不会被忘记。
《我们仨》扣人心弦,爱不释手。
读一下就知道。
在冠状病毒疯狂的时期全国各地,城市农村都被封城,足不出户,我就在家看书,城市萧条,街道空荡,我重温了这部抗日巨著《敌后武工队》。
因为我是一个老兵,我特别喜欢读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故事。
我觉得国家安全、万家灯火、国家和人民的和平繁荣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于是我又看了一遍这本书。
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市。
书中作者塑造了八路军某部队连长魏强同志的英雄形象。
抗战到了1943年,这也是最艰难、最困难的时期。
党卫强带领八路军支队回到家乡,深入敌后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加入抗日队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游击战争对抗敌人。
严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与主力密切配合,掌握战场主动权。
书中还描写了女干部王霞离开富贵家庭,积极投身抗日队伍,进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制作军鞋、送军粮的英雄事迹。
,并向八路军发送情报。
书中还讲述了王霞对魏强有血有肉的爱情的感人故事。
我觉得读这些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名著还不算过时。
俗话说,居安思危。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几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有近300万人受疫情影响。
他们丧心病狂,联手“甩锅”抹黑我国,敲诈我国赔偿他们的损失。
我想回到八国联军来北京烧圆明园的时代,我还想自杀。
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始终这样做。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一旦敌人入侵我国,我们就必须弘扬抗日精神。
全民都是战士,与敌人同仇敌忾,永远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安全而献出生命。
我个人认为有三本书值得一读,非常有价值。
这三本书是《史记》、《资治通鉴》和《光荣与梦想》。
首先,《史记》本书以传记的形式呈现。
他讲述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国家的故事。
当你阅读它时,就像在观看以时间为主线的故事中的人和国家的成长史。
如果主角是人类,你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前世今生,甚至他的子孙后代的一切。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人或者这个家庭从无到有,从出生到成长,到他所经历的人生,到最后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它只是一个个人家庭或国家成长史的快进过程。
作者以情感的方式书写历史。
他一方面有史实依据,另一方面又充满个人的见解和感受。
一个带着历史使命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写书的人,值得细细品读。
读这本书,你不得不佩服作者司马迁的历史眼光和高瞻远瞩的学识。
第二,《资治通鉴》这本书的作者是宋朝的司马光。
本书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与他之前的书不同的是,这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逐年书写。
每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件慢慢揭晓。
本书的写作手法多种多样,有我们熟悉的插曲、倒叙、旁白,也有精彩的描述和讨论。
很多人说这本书有很多缺陷,有的甚至是错误。
如果打个比喻的话,这本书就像一个大粮仓,里面有一些老鼠屎。
因为这几粒老鼠屎就否定了这么大的粮仓,实在是太可笑了。
写这本书的过程也是非常艰辛的。
以司马光为首的多位历史学家共同编撰了这本书。
这些都是作者自己写的,书定稿后,司马光统一修改。
因此,全书的风格非常统一,词、句、例、叙述方法都非常精确。
后代读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中受益。
如果你热爱历史,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历史内容;如果你热爱文学,你还可以从中学习文学技巧;如果你想学习兵法、政治、演讲和辩论,或者如何做人,你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很多养分。
第三,《光荣与梦想》本书的作者是威廉·曼彻斯特,一位资深记者。
本书讲述了从1932年到1972年的40年美国历史,涉及美国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
这本书写起来非常有趣。
从总统到人民。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黎明时分的百姓心绪,都可以在作者的笔下透露出来。
有宏大的战争描写,有激烈的政治斗争,有混乱的阶级斗争,有闪亮的明星,有普通人的生活,也有细腻的生活细节和个人感情。
一本宏大的历史书能涵盖一切,真是令人惊奇。
说实话,这本书很有趣。
综上所述,这三本书虽然是历史书,但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
除非你只是想振奋一下心情,读一些轻松愉快的书,如果你真的想静下心来,得到更多的滋养,这类书还是值得静下心来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