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lepdou.github.io/blog...简介项目开发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配置。对于程序开发的初学者来说,配置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回想一下我在学校学习经典的“SSH”时,一个web.xml的配置是极其困难的。工作多年,你真的懂配置吗?什么是配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配置文件的定义:“Asoftwarefileusedtoconfiguretheinitialsettingsforacomputerprogram”。--Fromwikipedia配置源可能包括以下内容:文件系统上的硬编码参数配置文件配置配置文件启动参数(JVM属性)文件网络上的操作系统参数下面将详细介绍每种配置类型的使用场景。硬编码参数最常见的方法是定义静态变量。例如:publicstaticfinalintPAGE_SIZE=10;另外,通过框架暴露的各种API接口设置参数。优点这是无需创建额外文件的最简单且成本最低的方法。代码可以直接读取离配置使用的地方最近的方法。缺点代码和配置混在一起,不便于维护和修改配置。您必须修改源代码并重新安装。编译、打包、上线同一个框架的配置分散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不利于寻找适用场景。HardCode适用于极其简单且几乎不会改变的配置。为了赋予常量语义,很少配置配置,因此创建配置文件的成本很高。项目中的配置文件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一个标准的maven项目都有一个resources目录,用于放置各类配置文件,例如:web项目web.xmllog框架配置springbean定义xml文件mybatissql配置文件springbootapplication.yml应用。properties自定义属性文件另外,maven项目的核心pom.xml也是一个配置文件。项目中使用的各种框架和中间件基本上都需要配置文件来支持。当框架运行时,它会读取配置文件以确定运行时的行为。配置文件的路径一般有两种配置方式:根据框架约定的目录(相对于类路径)告诉框架配置文件的路径优点配置和代码分离集中统一管理激增,导致projectbloat适用场景非常适合框架或者中间件配置项目系统上自定义业务配置文件配置文件这类配置文件放在应用运行的机器上。通常,比如一个server.properties文件会放在携程的内部机器上。文件内容主要是当前机器的一些信息,比如env=dev表示当前机器属于dev环境。公司提供了framework-fundation基础jar包来解析这个文件。那么应用只需要通过framework-foundation获取机器的相关信息即可。framework-foundation在这里的作用是充当机器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桥梁。这种方式的主要好处是标准化运维。另一种常用的场景是应用程序直接读取文件系统上的文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无需重新编译、打包和运行应用程序,即可动态更新配置。优点配置和代码分离可以动态修改配置缺点配置和应用代码不在一个地方(项目源码),不易理解和运行修改配置需要登录本机修改配置文件可能涉及权限问题配置文件也需要沟通路径适用场景不推荐,应用业务相关配置成本高,开发维护难度大。它们适用于操作和维护相关的配置。比如笔者在前面的例子中遇到了一个dal框架。数据源配置文件放在文件系统上。结果就是开发者上线的时候忘记把这个文件放到机器上导致上线bug。网络上常见的配置文件有两种:DB上的配置表和配置中心。如果公司没有统一的配置中心,那么动态修改配置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配置放在DB上。相信大部分开发者都用过或者遇到过。配置中心是最适合集中配置管理和动态配置修改的地方。常见的配置中心会提供管理配置后台、实时推送配置、子环境管理配置、配置版本管理等,笔者目前正在开发一个开源的配置中心系统。优点集中管理配置,全方位管理配置动态配置修改,实时推送,更新配置配置更灵活,比如可以分环境,集群,灰度发布等缺点需要依赖数据库或者配置中心,成本高适用场景经常需要更改配置每个环境的配置值不一致。您不希望配置值与代码一起发布。比如开源项目中的一些配置启动参数(JVM属性)。JVM属性主要是与应用程序运行的JVM进程相关的属性,如java.class.version,Java相关的参数如java.class.path。代码中可以通过System.getProperty()获取参数值。此外,可以通过在启动时指定-D参数来设置JVM属性。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解决在不同的环境下需要配置不同的参数。比如作为中间件,对外部系统的依赖越少越好。如果不依赖配置中心,可以使用这种方式针对不同的环境配置不同的参数。例如,每个环境的数据库连接字符串是不同的。另外要提的是maven打包参数。相对于-D运行时参数,maven打包参数是在编译时设置配置属性,maven会获取打包参数并替换配置文件中的占位符。假设一个可运行的jar包,打包的时候只需要传入参数值,打出来的jar包就可以到处运行了。如果不这样做,每次运行都需要指定参数,成本太高。使用方法是在mvnpackage的时候指定-D参数。新手很容易混淆这两个参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D是一个命令行参数。优点可以在运行时以非常小的成本指定特殊的参数值。缺点项目启动运行需要设置启动参数,增加使用成本适用场景适用于中间件系统,不推荐业务系统使用(使用业务系统配置中心解决此类场景)增加统一运行和维护成本操作系统参数操作系统参数一般是只读的,当然也可以设置。比如上面提到的server.properties文件中的env参数,其实也可以作为系统参数使用,但是不推荐这样做。postscript配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拿到项目的时候,看到乱七八糟的配置就无从下手了。项目中使用的框架和中间件配置风格更加不同。更麻烦的是,不了解框架,配置项很难看懂。结果是,如果不复制粘贴配置,手写的配置基本很难写对。验证这一点的最简单方法是在不复制其他项目配置的情况下手动构建一个新项目。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一方面,学习一个框架其实就是在学习这个框架的API和配置参数。如果你非常熟悉一个框架的配置,那么你会很自如地使用这个框架。当然,了解框架的原理也很重要。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明,项目的配置真的很重要,更好的管理和规范的配置更重要。对于框架和中间件开发者来说,配置越少越好,增加一个配置会大大增加用户的成本。如果配置多了,那你的框架基本上就不好用了。Spring一直是Java界最权威的框架体系。最新的SpringBoot框架,配置很少,一看就很舒服。Spring现在提倡减少配置文件。比如早期版本的Spring的xml配置其实很繁琐。在新的Spring中,更多的配置放在代码中,使用注解和API配置。最新版本的Servlet不需要web.xml文件。说明一个道理:从大道到简单?近期热点文章推荐:1.1000+Java面试题及答案(2022最新版)2.厉害了!Java协程来了。..3.SpringBoot2.x教程,太全面了!4.不要用爆破爆满画面,试试装饰者模式,这才是优雅的方式!!5.《Java开发手册(嵩山版)》最新发布,赶快下载吧!感觉不错,别忘了点赞+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