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原理是一门研究光纤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的学科,是光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领域。邓大鹏教授的《光纤通信原理》是一本系统介绍光纤通信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的教材,适合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本文将对该书的部分课后习题进行解析,帮助读者巩固和深化对光纤通信原理的理解。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一根光纤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损耗是多少?
答:第一根光纤大约是1950年出现的。传输损耗高达1000dB/km左右。
2. 试述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关系。
答: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送机、光纤光缆、中继器和光接收机组成。系统中光发送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生成的光信号注入光纤光缆,调制过的光信号经过光纤长途传输后送入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将光纤送来的光信号还原成原始的电信号,完成信号的传送。中继器就是用于长途传输时延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
3. 光纤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答: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节省有色金属和原材料等优点;但它也有抗拉强度低,连接困难,怕水等缺点。
第二章 光纤和光缆 习题参考答案
1. 光纤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何作用?
答:光纤是由折射率较高的纤芯、折射率较低的包层和外面的涂覆层组成的。纤芯和包层是为满足导光的要求;涂覆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的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柔韧性。
2. 光纤是如何分类的?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是如何表示的?
答:(1)按照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以将光纤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按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量,可以将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按光纤的工作波长可以将光纤分为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按照ITU-T关于光纤类型的建议,可以将光纤分为G.651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G.654光纤(截止波长光纤)和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光纤;按套塑(二次涂覆层)可以将光纤分为松套光纤和紧套光纤。
(2)阶跃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3. 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的数值孔径NA是如何定义的?两者有何区别?它是用来衡量光纤什么的物理量?
答:阶跃型光纤的数值孔径
渐变型光纤的数值孔径
两者区别:阶跃型光纤的数值孔径是与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有关;而渐变型光纤的数值孔径只与纤芯内最大的折射率和包层的折射率有关。
数值孔径是衡量光纤的集光能力,即凡是入射到圆锥角φ0以内的所有光线都能够满足全反射条件,在芯包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从而将光线束缚在纤芯中沿轴向传播。
4. 简述光纤的导光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