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发展

智能门锁即将迎来 30 周年纪念日,突破点在哪里?

时间:2023-12-20 11:40:06 数码发展

门锁原本属于传统的五金门窗行业。整个环境以AI为补充,在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行业带动下,逐渐走上产业升级之路,智能门锁由此诞生。   从门锁到智能门锁,原本平静的“古典”行业变得“流行”起来,掀起波澜。整个门锁行业也进行了升级,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甚至手机APP控制在整个互联网时代都得到了大规模应用,逐渐成熟的技术开始应用到门锁上,被视为智能家居行业急需的产品。

用户获得了便利,厂商获得了利益,这就催生了另一个“麻烦”的行业。   智能家居得到初步认可,智能门锁已进入市场。   智能家居产品的第一次爆发是在2014年左右,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各种硬件和平台逐渐推向市场,不断试错,不断更新。

现阶段,由于智能门锁的研发成本较高,产品迭代周期较长,虽然密码锁甚至指纹锁(相关产品)已经上市很长时间,但智能门锁仍然失败赶上。   2018年,智能家居已经经历了智能单品时代。

随着越来越多相对成熟的智能单品的出现,尤其是带有语音功能的智能单品的可玩性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甚至以语音、视觉产品为主的“套房”,全屋智能化的概念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很多企业推出“套装”后,并没有太多用户为其买单,C端用户仍以购买单品为主。

另一方面,Strategy Analytics 2018年Q3智能音箱统计“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为2270万台,同比增长197%”,这说明一些智能单品确实很受欢迎。此外,B端地产厂商的进入以及家装、酒店、公寓等场景对“高品质”的需求也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另一推动力。   尽管如此,用户对智能家居的认可度却大幅提升。

无论是智能单品还是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至少越来越多的用户(B端和C端)愿意尝试。甚至付账。   智能硬件厂商创米科技向雷锋网透露,2018年创米科技智能硬件产品年销量约为620万台;智能家居厂商BroadLink首席执行官刘宗儒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也透露,“2018年,BroadLink已交付七八套物业,2019年预计将交付18套物业。

”  同时,智能家居领域需要推出一款能够再次带动市场热情的新产品,也需要一款能够很好嵌入智能家居场景的刚需产品。此前,有一定“AI”基础的家居刚需产品——门锁可以考虑。   智能门锁参赛者举牌,三分之三的世界,还是万箭齐发?   2018年,智能门锁行业井喷。   据中国日用五金科技发展情况,中控锁信息中心主任赵洪武表示,其实智能门锁的起步节点可以追溯到2001年。

2015年下半年,市场规模首次开始激增。 2018年,互联网企业开始大规模涌入这一赛道。   从整个行业的进入者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三类厂商:传统门锁厂商、互联网创业者、生态建设者。

  其中,生态建设者以巨头企业为主,如小米家居引入路克、华为智选引入汇泰龙、阿里巴巴选择凯的、百度选择箭牌(智能门锁),并领投多轮融资(C、D轮) )的云鼎科技,都可以认为是通过引入相关硬件来填补自己生态建设的相应空白。当然,智能门锁是市场体量足够大、场景联动能力更强的急需产品。除了引进品牌厂商外,巨头厂商也开始布局自有品牌智能门锁。

比如现在小米米家、京东东京、网易严选等可见的自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门锁。    因此,生态建设者也可以归为制造商中的前两类。   门锁五金领域的传统企业厂商有汇泰龙、卡迪斯、德施曼、金智马等,安防领域的家电巨头有海尔、美的、TCL、海信、海康威视等。

同方威视、大华; 2017年左右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被百度青睐的云鼎科技、被阿里巴巴青睐的优势科技、被小米引入米家的路加科技等。   互联网企业为何选择智能门锁行业?此前,优势科技总经理孟钦海向雷锋网表示,国内手机市场的饱和和衰退,迫使大量IT企业开始思考转型。

与完全创新的品类相比,门锁行业市场是客观存在的,智能门锁在现有门锁市场的基础上寻求更清晰的AI市场定位。    此外,同样面临转型并选择进入智能门锁行业的进入者包括家电厂商和其他互联网厂商。   根据国家锁具行业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智能门锁产业及市场分析调研报告》调查数据,2018年智能门锁生产企业数量将突破2000家,国内智能门锁产品产销量将达到13-1500万套。  根据网易家居、天猫、德施曼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智能锁消费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锁行业整体销量为500万台,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锁销量将超过3200万台。

放。   尽管如此,《白皮书》也提到,我国智能门锁的主要消费群体仍然在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在10%左右。   一方面,近2000家厂商看好智能门锁千亿市场;另一方面,市场渗透率较低,仍有较大的潜在市场有待挖掘。   厂商乐观,市场向好,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程度提高,为智能门锁产品研发和行业下沉带来机遇。

  同时,智能门锁尚未形成领先的品牌效应。由于国内智能硬件创业环境的特点以及两类厂商的局限性,整个行业在探索阶段难免会走一些弯路。

  首轮角逐后,C端市场价格稳定在1000元以上。   作为消费品,智能门锁进军C端市场是必然的。但由于目前国内的用户认知、市场特点以及互联网厂商的进入,C端智能门锁的价格一度下跌。   2018年4月,优势科技发布智能门锁C1N,售价1599元;   2018年6月,京东发布精美智能门锁,售价1299元;   2018年10月,360发布智能门锁M1青春版,售价699元(999元含安装);   2018年12月,小米米家智能门锁众筹,众筹价含安装999元(含安装价1299元);  ……  360智能门锁M1青春版  目前C终端市场有一个特点:在市场拓展的初期,一般情况下,只有“数量”和“价格”两个选项二选一。

如果不考虑恶性竞争,低价一方面需要在市场教育和用户可接受的教育成本之间取得平衡。另一方面,它们也是市场成熟后几大玩家清战场的策略。   2018年国内智能门锁市场还处于普及初期(对此可以参考上文提到的10%市场渗透率),价格低廉主要来自于考虑到的结果市场教育和用户接受度(当然,还有销售方面的考虑)。   但这涉及到一个逻辑问题。

低价格需要低成本。如果不考虑大公司的价格补贴,低成本可能会导致智能薄弱,甚至安全薄弱。用户会为这样的智能门锁付费吗?   从目前部分C端智能门锁厂商公布的销售数据来看,用户还是买单的。雷锋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厂家的产品推广放大了智能门锁目前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和使用体验(也是出于产品推广的需要)。

以锁芯为例,现在相关国家标准规定,B级锁芯和C级锁芯都是由各个厂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开发定制的;  其次,经过第一轮智能随着智能插座、智能音箱等硬件的普及,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对消费/家庭智能硬件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了解和购买欲望,想低价试用的用户不少。   此外,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锁具信息中心主任赵洪武告诉雷锋网,在智能门锁行业,之所以出现千元以下的智能锁,主要是因为竞争因素、低质低量等。

究其原因,低质低价企业仍然较多,因为竞争关系仅限于个别企业因后期进入等战略调整而造成战略损失。和规模的扩大。   然而,低价并不是长久之计。

涉足指纹锁领域20多年的金智码营销经理周浩向雷锋网透露,一些厂家会通过低价快速进入并抢占一块市场。 -互联网上的价格思考。然而,低价导致企业失去毛利率,对市场资本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雷锋网还注意到,市场上一些小厂家已经面临破产或经营困难。    与智能音箱市场不同,智能门锁尚未形成领先品牌效应,也没有来自BAT的疯狂押注和价格补贴。

这也使得整个C端智能门锁市场在第一轮价格战后回归平静,智能门锁产品价格再次回到千元以上。   优势科技总经理孟钦海告诉雷锋网,目前C端市场主力产品价格在1500-1800元。   B端市场价格较低,但吸引更多进入者。

  房地产厂商的精装修市场和公寓改造,成为智能门锁乃至智能家居在B端深耕的基础。   不过,针对B端市场的智能门锁产品,功能要求较低,成本要求较高,因此价格相对较低。   优势科技总经理孟钦海告诉雷锋网,应用于运营商前装市场(房地产厂家)的智能门锁价格在500-1000元,公寓中的智能门锁市场甚至可以跌至500元以下。

。   智能家居厂商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陈元也向雷锋网透露,在实际的B端智能家居(项目)解决方案中,智能门锁仅占约20%的成本。由于面板的需求量较大,约占50%-60%。

  尽管如此,由于B端市场需求量大(一次性订单量大),渠道开通后更容易维持,因此吸引了大部分智能门锁厂商进入市场,包括汇泰龙、卡迪斯、金智马等老牌门锁厂商,以及云鼎科技、优优科技等互联网厂商。   智能门锁的核心技术在哪里?   目前整个智能门锁行业有2000+家企业。

一方面,市场足够大。另一方面,技术“看似简单”也是有原因的。   智能门锁似乎只是“传统门锁+AI技术”的简单集合,吸引了众多进入者和创业者。

  那么,智能门锁的技术体系真的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吗?   就智能门锁的核心技术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传统厂商更擅长的机械部分、机电结构、互联网部分。厂家擅长ID设计、电子模块、识别模块,引入“智能”二字后,原来的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服务团队也变得更加复杂。   机械部分和机电结构是传统门锁制造商研究了十多年的技术。锁体、锁芯、面板、机电结构稳定性等都发展得比较成熟。

不同的是,在智能门锁时代,互联网厂商更多地提到C级锁芯的概念。   根据门锁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GB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区分高安全防护等级和普通防护等级,从安全性、可靠性、牢固性等方面进行分类。

其中,高安全防护等级为A级,普通防护等级为B级。其中,机械防盗锁具体国家标准中给出的解释如下:   在最新标准GA/T中公安部73-2015《机械防盗锁》,其实有C级锁相关的标准。不过,目前市场上C级锁较多。

锁芯基本上没有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因此,目前市场上的C级锁芯实际上应该理解为该公司针对B级锁芯开发的B级锁芯的增强版。目前各公司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ID设计、电子模块、识别模块都是以往智能手机的关键部分,其在安防(包括门锁)领域的应用也相对成熟。理论上来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安全问题。

但就整个行业而言,最重要的安全确实存在问题。  央视财经频道对市场上智能门锁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报道。通过检测,特斯拉线圈(又称“小黑匣子”)打开了6批次40个样品,占比15%;具有人脸识别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抽检不合格率为100%; 30批次具有感应卡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中,发现28批次存在风险,占比94%;此外,质检中心专家还指出,在抽检的40批次智能门锁中,有36批次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其中10批次存在风险隐患,风险程度较高。

  最让雷锋网惊讶的是,像指纹识别这样成熟的技术,居然被发现存在这么大的问题。为此,雷锋网向金枝马市场经理周浩求证。

  周浩告诉雷锋网,指纹锁是一个入门容易做精难的产品。现在整个市场鱼龙混杂,存在大量的“技术组装”公司。

此类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安全性较高。性自然就很难保证。

  可以看出,机械和电子应用中常用的技术其实都比较成熟。但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门锁作为安防产品,对稳定性的要求很高。

业内人士介绍,严格来说,一款智能门锁在出厂前都会经过多种方案的测试,以满足数据要求。万项甚至数十万项智能锁寿命测试标准。

  除了软硬件的技术要求外,服务团队在整个智能门锁产业链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分量更重。   金智码营销经理周浩告诉雷锋网,智能门锁是需要线下安装团队的产品。我们认为,代理商拿到的智能门锁产品只能算是半成品,后续的安装服务团队也尤为关键。   优势科技总经理孟钦海告诉雷锋网,目前智能门锁的服务团队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代理商模式,一类是第三方模式模型。

  代理模式是指各智能门锁厂家自行招收投资,然后培训代理商的服务团队(目前多为现场培训),由这样的服务团队进行安装和售后维护;缺少第三方,省去了培训过程,与直接外包类似。目前国内知名厂商的服务团队大多采用前者。  此外,针对整个智能门锁行业存在的问题,赵洪武也指出,目前整个行业的问题是,发展还处于行业的早期阶段,最多早中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全球制造业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对智能门锁行业的制约主要有四个:  一是装备和产业发展有待提高。导致目前智能门锁行业的企业屈指可数。

,尚未形成规模;    其次,目前智能锁的品牌知名度虽然比传统行业好很多,但仍处于薄弱环节,因此以质量立品牌的理念需要时间形成;   第三,当前处于变革的时代,智能锁低质、低价、数量化发展的落后思维在行业中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导致一些恶性竞争的出现;   第四,由于智能锁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三合一产品,其发展时间较短。尽管整个行业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尚未完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都会存在一些发展问题。   智能门锁,突破点在哪里?   纵观近年来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当新兴市场出现时,就会带动资本疯狂涌入,存在很大的泡沫此时在市场上;   第二阶段,资本平静下来后,一批企业相继死亡,整个行业开始从资本主导转向技术/产品主导,产品竞争走上正轨;   第三阶段是技术进步和产品普及时期。

相应的技术和产品取得一定突破后,逐渐成熟,市场逐渐稳定,领先品牌逐渐形成。   智能门锁行业虽然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随着互联网厂商的涌入,整个行业再次升级,智能门锁行业也将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目前整个智能门锁市场的概况,雷锋网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智能门锁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使用量不足10%,整个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   同时,智能门锁经历第一波市场增长后,出现了2000+智能门锁企业。但雷锋网从产业链得到的信息显示,这2000多家智能门锁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属于组装、代工企业,不具备基础研发或质量检验能力。

雷锋网认为,整个市场还存在大量泡沫,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假繁荣”的现象。此外,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还了解到,进入2019年,智能门锁行业已经开始第一轮筛选。

  纵观整个技术链,在机械结构方面,虽然有C级锁芯等“新概念”,但传统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础技术已经成熟。目前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正在逐步完成;在电子结构方面,锁体机电结构、指纹识别等相关技术之前也有一定的基础。说到稳定性验证,是不能忽视的。

  市场的混乱更多是由于“技术组装厂”造成的真假难辨。但智能门锁方面尚未完全成熟的人脸识别等技术还需要更多的验证。

和考虑因素。   线下服务团队的建设是智能门锁企业的关键,也是未来进入者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

如何建立自己的服务团队,如何及时安装和维护,并将服务团队遇到的问题和相关信息应用到产品优化和技术改进中也值得考虑。   近年来,智能门锁行业被看好。

既然是用户的迫切需求,确实应该受到青睐。目前仍有相关企业陆续进入市场。

然而,国家对智能门锁行业的抽查检查越来越频繁和严格,整个行业已经开始进入第一轮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