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冰箱、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近年来,“双11”、“618”等购物节盛行。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家电产品强力折扣促销,吸引消费者“买买买”。
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更换下来的废旧家电怎么办,如何为它们找到“好归宿”? 数据显示,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过21亿台,目前正处于家电报废高峰期。近年来,每年报废家电数量达到1亿至1.2亿台,年均增长20%。废旧家电具有资源和污染的双重属性。
有的含有有色金属、橡胶,有的含有金、银等贵金属,有的含有铅、汞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它们是可用的资源;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威胁自然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总体来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废旧家电回收拆解的政策,推动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相关回收处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机制还不够完善。例如,正规回收公司受环境成本、运营成本等限制,难以设立大规模的收购网点,无法提供较高的回收价格,也不为社会所熟知。因此,大部分废旧家电都是由小商贩回收的。
这样一来,质量稍好的“退役”家电经过修复后就会流入二手市场;质量差的有价值的部件将被去除,剩下的部件将进入拆解工厂。 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始,我国于2012年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向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收取资金,补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在该基金的带动下,全国已成立109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有效促进了节能与综合利用的发展。
但由于废旧家电大量积累,实际报废量远大于预计报废量,基金存在缺口,基金支付不能有效满足实际需求。据生态环境部统计,2019年,包括废旧家电在内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8276万台进入正规企业进行标准化处理,这意味着仍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在被废弃。没有经过标准化处理。为废旧家电找到“好归宿”,关键是打通废旧家电回收加工产业链,完善回收网络,优化回收渠道,提升处理能力。
废旧家电变废为宝,需要标准化处理。从政策层面看,要尽快完善资金征补贴政策,研究扩大资金征补贴范围,提高资金使用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资金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支出。从执行上看,要强化监管,严厉打击企业违规、欺诈补贴、不遵守环保标准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
公众应从自身做起,践行环保理念,努力成为废旧家电回收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还需要看到的是,稳定的货源是回收加工企业的自来水源。废旧家电的回收从单一到集中是典型的逆向物流。需要合理规划、设置回收运输中转站,并采用全品类回收等方式降低成本。
我们不妨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探索开展“互联网+回收”,推动传统回收方式与时俱进,提质增效。同时,大企业可以吸纳、整合小贸易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以此为契机,共同努力,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为美好生活增添色彩,助力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