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最安全的Telegram也中招了!数百万用户手机信息被暗网搜出,你的通讯录被盗起诉“刷脸第一案”杭州法院。数据安全一直是大家心中的疑问。你买的手机越多,它就越贵。明明你是注重隐私信息的,怎么会出现数据泄露的情况呢?近日,暗网上出现了一个900M的数据库,里面包含了数以百万计的Telegram用户的电话号码、昵称、用户ID。受影响帐户的确切数量尚不清楚,但估计有数百万。据俄媒KodDurova报道,数据库中约70%的账户属于伊朗用户,其余30%属于俄罗斯用户。Telegram证实了数据泄露事件,并解释说该信息是通过地址簿的联系人输入功能获取的。导入联系人后,可以获得更多信息。意思是用户自己导入的联系人,所以问题出在用户身上?这样的数据库通常会将电话号码与用户ID相匹配。它们是在注册过程中利用联系数据创建的。不幸的是,允许通过手机联系用户的服务无法完全避免这种方法。“Telegram告诉记者。Telegram还表示,它在2019年采取了额外的保护措施,因此泄露的用户信息大部分是旧信息。”超过84%的数据是在2019年年中之前收集的。数据库中的大多数帐户(不少于60%)都包含过时信息。这表明我们在去年已经能够控制此类数据泄露案例的数量,”一位Telegram代表告诉KodDurova。该数据库原来是之前泄露的几批数据的组合,总计约4000万行部分数据来自2020年,在5月初的一次泄密事件中,另外1200万条与俄罗斯电话号码相关的信息很可能在2020年4月被泄露。对此,有网友不这么认为:“泄露的数据都是旧数据,所以这60%的泄露用户换了手机加手机号?”Telegram被吹捧为一个关心隐私的信使,但它显然缺乏一些基本功能,比如没有对群组进行端到端加密,只允许私人和秘密聊天,它已经受到许多匿名群组的欢迎。由于电报在言论受限的地方很流行,持不同政见者、记者和其他感兴趣的人最终将其用作匿名方式和某种安全的通信方式。联系人导入功能的问题在于它允许攻击者将用户的匿名帐户与关联的电话号码相匹配,即使用户选择隐藏号码也是如此。拥有一个人的电话号码可以让政府机构或黑客获得有关该人的更多信息:他们的姓名、通话记录、大概位置等等。这个功能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人利用。例如,在群组活动策划中,一些用户发现该功能允许攻击者加入参与者的群聊并泄露其所有成员的电话号码。坏人会简单地将电话簿中的一串数字作为“联系人”输入Messenger,然后等待它找到与某人帐户匹配的号码。没问题:Telegram与WhatsApp或FacebookMessenger一样,是基于电话号码的。这意味着你必须能够看到你的联系人才能使用该应用程序,”Telegram发言人告诉ZDNet,“电话号码设置控制用户对电话号码的可见性而没有你的电话号码(而不是WhatsApp在任何其他组中显示你的号码).“尽管如此,即使知道Telegram的局限性,用户也不能简单地切换到更好的选择。“找到像Telegram这样的应用程序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行的。“由于聊天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匿名,Telegram可以支持匿名。”互联网协会香港分会会长朱家昌说。没有更好的选择,使用“即时SIM卡”(一种匿名的一次性SIM卡)是继续使用各种Messenger应用程序而不暴露主要号码和所有相关信息的最佳方式。早些时候,在Telegram同意过滤与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有关的内容后,俄罗斯互联网审查机构Roskomnadzor解除了在该国使用Telegram的禁令。看到这里,所有人都会觉得很奇怪。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比如Android间谍软件潜伏4年伺机控制你的手机!只感染有钱人并隐藏他们的踪迹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确实我们授权了通讯录的导入,但是我们没有让app读取我们其他的隐私数据。您的通讯录正在被监控!公然窃取您数据的人也被授权窃取您的地址簿,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4月底,因为小米手机最新款有一个可以查看你的手机数据被读取的项目,网友们发现了很多应用。它居然可以光明正大的读取你的通讯录和各种应用程序的后台数据。更神奇的是,它竟然每6秒读取一次!就是这样,小米手机MIUI12系统更新后,又推出了一个重磅功能——隐私保护,新增了“信号弹”功能。这个“信号弹”可以悄悄监测手机等APP的启动情况,还可以偷偷为你监测,哪些APP被偷偷唤醒了!有时你明明只启动了一个APP,但实际上,后台的应用程序却噼里啪啦地打开着。这……再好的手机性能,也抵挡不住这样的“偷袭”。最重要的是,数据只是被明目张胆地拿走了。对于很多安卓手机用户来说,这一切可能并不陌生,甚至可能对这样的“安卓生态潜规则”习以为常。数据安全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凡事都有两面,一方面是好的,另一方面是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为失散亲属寻找希望,完善全国打拐第一数据库。也许乌云只是暂时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但正义永远不会迟到。相关报道:https://kod.ru/darknet-sliv-baza-telegram-jun2020/【本文为栏目组织大数据文摘原创翻译,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文摘(id:BigDataDigest)”]点这里,阅读作者更多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