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寒潮黄色预警发布,无人机应用需注意!

时间:2023-03-14 21:20:22 科技观察

11月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寒潮黄色预警,最强寒潮来袭!据预警,11月4日起,我国将出现自西北向东南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气温将陆续下降8~10℃,部分地区降温16℃以上,并伴有4~6级偏北风、7~8级阵风。民众需及时保暖、防护。最强寒潮的到来,给无人机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众所周知,寒潮天,取暖和御寒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北方的供暖,还是南方的空调,都离不开电源的满功率。在此背景下,电力供应的需求和稳定性受到严峻考验。如何保护电力不受恶劣天气的较大影响,成为相关部门头疼的问题。无人机就是答案。近来,用无人机代替人工电力巡检成为应对寒潮等恶劣天气的常态化措施。对于电力巡检,无人机本身就有很多优势。打破地域限制,巡查无惧地形环境挑战;减少检查盲点,扩大检查范围;可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对人力的依赖,保证人员安全。它充满了价值。寒冷天气下,无人机助力电力巡检,深化了其在人员保障和电力运维中的作用。通过对电力线路和设备的多摄像头、多角度实时拍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电力巡检任务,无疑解决了天气巡检困扰人们的难题。同时,也有效节约巡检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促进电力巡检有效优化升级。不过,虽然寒潮让无人机成为电力巡检的利器,但也为其应用带来了挑战。寒潮天的特点是低温、大风和降雪。气流、温度和风力的变化很容易导致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失控坠毁。同时,低温和寒冷的影响很容易降低无人机的电池活性,缩短无人机的电池寿命,并导致各种事故,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在此背景下,我们要特别关注无人机的续航、抗风、抗低温、寒潮时的抗风雪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比如飞行前对无人机进行预热,同时在飞行过程中关注无人机的状态,实时注意保暖。此外,在购买无人机时,更要注意无人机的质量,不要购买一些“三无”或劣质产品,以增强无人机的抗风险能力;无人机在实际使用时,也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放行,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更好的获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