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增加骨干直连点突破“宽带中国”网络瓶颈

时间:2023-03-14 14:54:50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11月20日报道:近两年,政府大力解决互联网互联互通问题,减少交换中心结算价的上涨推动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通信量的大幅上涨。带宽扩容后,近日宣布在成都、武汉、西安、沉阳、南京、重庆、郑州7个城市新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新增点位与原有北京、上海、广州节点初步实现了我国骨干网网络架构的整体布局,大大提高了网络接入的性能和安全性,同时促进了发展互联网相关行业。中西部地区减量绕过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一点接入,全接入”,这就要求各运营企业在物理层面实现跨网互联。目前,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均设有骨干直联点。十年来,这三个互联节点为梳理我国8个骨干网互联单位的网间流量、推动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和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现有的网络互联架构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网间流量大幅增长,从2009年的日均40G流量增长到目前的180G。由于我国互联互通节点集中在东部三个城市,现网中西部180G日均流量将产生4000km~8000km的长途绕行。以西部省份两家运营公司的互通流量为例。互通流量从始发接入点开始,需要绕过全国很远的距离才能到达目的点(如右图),对用户影响很大。在线体验。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监测分析平台数据显示,在我国七个行政区中,西部省份互联网流量平均时延近200ms,质量上乘。互联网连接是我国最差的。此次在成都、西安、郑州、武汉等中西部城市增加骨干直连点后,中西部地区的流量就近通过网络,可以减少20-40ms,同时提高网络排序的效率(按照国际通行的1000km,可以减少5ms的传输延迟计算),可以减少长途绕路导致的路由器跳数的增加。预计中西部省份互访平均时延和丢包率将显着降低。4000余万户宽带用户接入质量将显着提升,更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互联网访??问的整体性能。上网带宽不足会影响上网性能。一直是我国互联网互联互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近两年运营商加大了扩容力度,我国互联网骨干网的网间带宽已达到1470G,但由于网间带宽历史欠债较大,仍然难以保障网间带宽。-几个主要互连方向的网络质量。此次新增7个骨干直联点,要求所有运营骨干互联单元全部接入。接入80G,7点将至少一次性增加560G网络带宽,增幅38%,明显高于往年运营商间的常规扩容。可以预见,新增骨干直连点项目建成后,互联网接入的整体性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考虑到网络流量格局的演进趋势,云计算等业务的发展将对全球互联网架构产生深远影响。据思科预测,未来几年云计算数据服务年增长率将超过35%,到2016年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总流量将达到6.6ZB(1ZB=10亿TB)。云计算中心往往选择电力资源丰富、地理条件安全、纬度高、自然灾害少的地方。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北、东北都是云计算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骨干直连点的选择充分考虑了这些地区未来的交通需求。这些区域虽然不是运营企业骨干网的核心节点,但骨干直连点的部署将带动运营企业的网络调整,提供未来的网络流量。开发资源储备。提高网络架构的安全性能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只在北上广三地网络之间建设骨干直连点的格局。由于骨干直连点少,单点流量压力大,互连点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冗余保护,网络运行安全存在较大隐患。新增7个骨干直连点后,我国互联网直连点数将达到10个,单点瘫痪全网的潜在隐患将基本消除,10个骨干直连点将传遍我的国家。老点互为备份,多节点共享、多路由组合的互联格局基本形成,网间互联冗余保护能力显着提升。此次增设骨干直联点,遵循“西增东扩、全方位、立体”的互联架构优化总体思路,将有效促进网间带宽的扩展,提升用户感知,加强网络安全性能。期待项目早日落地实施,为“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