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约180所高校通过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审批,不仅包括理工科、综合类院校,还包括语言、医学等专业实力雄厚的高校。3月3日,教育部官网更新了《关于公示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注册审批结果的通知》。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核准专业181个(其中国家控制专业130个,新增目录外专业51个),调整学位授予类别或学制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其中,18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也是新增专业较多的学科。100余所学校新增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专业;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数十所学校也通过了审批。以下是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名单。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15所。此外,山东(14所)、江苏(11所)、河南(10所)、安徽(10所)、湖南(9所等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位居前列最前沿。人工智能相关学科蓬勃发展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部分“双一流”高校相继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和研究所,或通过其他创新机制,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已被列为重要建设任务。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该文件指出,到2020年,国家要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优化布局。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的核心力量,为我国跻身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创新国家。2019年3月,教育部批准35所高校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批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去年获批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目录。与去年的35个相比,这次增加了180个,也体现了人工智能专业的火爆程度。2019年5月,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校班,将于2019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简称“智慧班”,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跨学科信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首席教授。本科低年级讲授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核心课程,高年级采用AI+X课程项目,开展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并设置增加产业联合实习机会,促进产学研结合。2020年2月24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内涵人工智能,构建与“人工智能+X”相结合的基础理论人才。高级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国家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引领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政策鼓励下,高校积极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对于填补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是一件好事。但同一个专业一起开设,可能会造成专业过热、师资短缺、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想要申请人工智能专业的同学需要慎重。高校云集,报考需谨慎。人工智能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并不是每所学校都有足够的师资来支持这样的专业系统培训。而且,人工智能可能是一个非常“烧脑”的职业。以南京大学为例,该校人工智能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离散数学等多项基础数学专业。该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面临的问题千变万化,解决问题涉及多种数学工具,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在谈到数学教学与传统计算机专业的差异时,周志华表示,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数学教学情况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课程内容很浅,通常不讲矩阵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内容只是粗浅的;一般不提供优化方法课程;数理逻辑课程通常是可选的。这给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核心课程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最后,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几乎是“万能的”。这种“强人工智能”还处于概念阶段。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只是“弱人工智能”,只能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因此,有这种误解的同学需要重新认识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