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北大本科生以芯片研究夺得全球竞赛第一名!发表EDA领域顶级会议论文8篇

时间:2023-03-13 17:14:21 科技观察

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北京大学一名本科生凭借在芯片领域的贡献,刚刚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年度学生科研竞赛(本科组)总决赛第一名!也收到了《人民日报》的点赞。这个叫郭子政的年轻人是北大图灵班的大四学生,已经直接被学校的集成电路学院录取了。而赢得这次比赛,在他的科研/比赛履历上也不是第一次了。此前,作为北京大学超算团队成员,获得ASC世界大学生超算大赛一等奖。并在DAC、ICCAD、DATE等芯片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8篇。△来源:北京大学官方微博下,众多网友点赞祝贺。以作者身份发表顶级论文8篇。北京大学图灵班是北京大学专门为培养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拔尖人才而设立的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从数千名新生中挑选出来的。作为图灵班的一员,郭子政在大二的时候有机会进入各个课题组体验科研生活。据北大官方微博报道,他与EDA的缘分始于前沿计算中心的科研轮岗。当时大二,他第一个选择了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员林一波的课题组。正好,林一波的研究方向是EDA和EDA算法的GPU/FPGA加速。EDA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也叫芯片设计自动化,是我国“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少媒体评价,“谁掌握了EDA,谁就在芯片领域取得了统治地位”。郭子政的主要研究方向是EDA中的静态时序分析领域。作为芯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对数字电路进行时序计算和预测的工作流程,过程中不需要仿真。据其主页显示,2020-2022年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8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全部被DAC、ICCAD、和TCAD。其中包括提出的使用GPU加速静态时序分析的算法,首次实现了时空复杂度呈线性、效率提升100倍的路径分析算法。获奖论文名为HeterogeneousTimingEstimation,Optimization,andVerificationforVLSICircuitDesignAutomation(用于VLSI电路设计自动化的异构时序估计、优化和验证),被ICCAD2021收录。此外,他还结合人工智能融入其中。例如,图神经网络与时序分析引擎的结合提出了一种跨越芯片设计过程中多个环节的建模技术。还有一种基于受深度神经网络启发的可微时序引擎的布局优化算法,据说是学术界首创。优化后的布局框架在WNS和TNS上分别实现了高达32.7%和59.1%的提升,并且在GPU上运行时均实现了1.80倍的加速。基于这样的学习成绩,他获得了北京大学最高荣誉第十三届学生五四奖章。毕业后继续留校,在集成电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谈及EDA方向的选择,郭自政表示,一方面是国家的需要。响应国家号召,解决国家发展需要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也是兴趣的驱使,与以往的比赛经验无关。首先,比较适合以前的一些算法竞赛的经验,其次,上手的过程也比较顺利。”其实在中学的时候,郭子政就已经参加过信息科学竞赛,从而获得了北大的录取资格。而他的bzoj投稿记录是这样的。进入北大之后,他还和队友们一起,先后获得2019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地区赛冠军、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ASC一等奖、ACMSRC@ICCAD学生科研竞赛本科组第一名,并荣获多次获得ICPC/CCPC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金奖6位获奖者中有5位是中国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SRC全球总决赛的6位获奖者中,除了郭子政之外,还有另外4位中国面孔。包括:赖子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区块链确定性并发控制研究获奖.张昊天,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博士生,MIPS获奖研究。张奕宏,目前在华盛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兴趣主要在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天津大学本科生陈阳获得了题为“AcceleratingRedundancy-BasedProgramRepairviaCodeRepresentationLearningandAdaptivePatchFiltering”的论文。此外,去年在国字正赛中获得第一名(1stplace)的SRC@ICCAD学生研究竞赛,中国高校也收获颇丰。例如,浙江大学本科生于谦就内容可寻址存储器的研究获得本科组第三名。研究生组第一名的小凡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硕士,目前在读博士。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生组第三名孙琦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可以说,这也是近年来中国高校和中国学生频频在世界EDA大赛中崭露头角的缩影。去年,华中科技大学在EDA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CCAD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中国团队起步EDA世界欧冠#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的讨论。2017-2019年期间,福州大学在该赛事中实现了三连冠。ICCADCAD算法竞赛的30个冠军中,有11个被香港中文大学夺得。需要承认的是,在EDA领域,中国还面临着“卡脖子”的窘境。而学业训练场上,后备力量的光芒也更加闪耀。你怎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