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改变行业生态,银行网点数量减少,玩智能卡

时间:2023-03-13 15:03:49 科技观察

很多细心的市民都发现,银行网点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据初步统计,近6个月深圳已有11家银行网点关停,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智能化作为网点转型的重要方向。通过推动柜面业务向智能机转移,实现网点面积、人员和成本的缩减。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发展,银行网点缩减是必然现象。深圳关闭福田区莲花路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分行的多家银行网点。记者注意到,原本占据两个门面的支行减少了一半,一半变成了股份制银行的另一家支行。在这家大型国有银行分行的营业厅里,只有一个人工窗口,以往排队等候业务的“喧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左右各放置一排智能计数器。“这里的店面租金太贵了,租期满了,就适当缩小面积。”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营业网点面积约400平方米,为二级网点。即使面积缩小了一半,但可以办理的业务量并没有减少,比如开卡、挂失、购买理财产品、开通网银等。人工窗口现在可以在智能柜台办理,大大减少了市民的排队时间。银行网点的减少甚至关闭并非孤例。记者在深圳银监局官网查询到,2017年7月以来,深圳共关闭11家银行网点,主要是中信、民生、交银、银联等股份制银行的社区网点。上海浦东发展银行。5家社区支行关闭。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目前关闭的11家网点基本都是社区支行。从功能上看,社区支行只有销售理财、开普卡、网银等非现金业务。现金业务主要通过自助机办理;在关闭社区网点的同时,自2017年9月以来,深圳共开设了18家银行网点,包括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但大部分是支行网点。大大扩展。一位村镇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社区支行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从根本上说,背后的逻辑应该是各家银行的定位和战略转型。选择银行网点最重要的标准是先有客户,再有网点。根据顾客的特点选择网点类型才是王道。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这里连信用卡都不能激活”,“营业时间不固定,找人做生意难”。记者走访深圳多家社区银行后发现,大部分居民只需在自助机上进行简单的存取款操作,社区银行就变成了自助网点。“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社区银行很难生存。”某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银行是针对社区居民设立的,一般通过线下活动吸收存款。但是,在一线城市的社区里,有很多流动人口和年轻人。社区银行很难与居民建立信任。目标客户群不匹配,更谈不上客户粘性。从实际运营来看,以某地段优越的小区为例,一个100平方米的实体网点年运营成本约为300万元,这还不包括ATM机等维护成本。为基本覆盖这笔成本,网点每年需要完成近4亿元的利率较好的存款,盈利难度更大。更重要的是,随着高频、复杂、耗时的业务向智能机器迁移,银行金融机构的柜外业务率正在上升。报告显示,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场外交易量1777.14亿元,同比增长63.68%;百分点。“人工智能和移动支付的发展给小微银行网点带来了‘致命一击’。”该银行人士表示,目前使用银行柜台的主要是对互联网了解不够、不信任互联网的用户。比较大,所以社区银行会越来越多地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总之,银行网点有增有减,但趋势是网点越来越小,越来越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