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App的防沉迷“青春模式”效果如何?测试涉及互联网直播、视频播放、游戏、社交等内容形式的博十App。发现10款互联网App均已开启“青少年模式”或设置了未成年人使用门槛权限。但在具体操作中,各平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所不同。例如,在微信App的“青春模式”中,依然可以在其视频号上搜索低俗内容,而爱奇艺旗下的“爱奇艺随心所欲”App并未推出“青春模式”。此外,互联网应用程序在退出或取消“青少年模式”时也有不同的方法。部分App只需输入“青春模式”设置密码即可轻松退出,或通过点击“忘记密码”验证账号手机短信退出操作。部分App的“青春模式”仍存在低俗内容。2019年以来,在国家网信办的牵头下,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试点上线“青春防沉迷系统”,多家互联网内容App相继上线“青春模式”,在使用时间、时长、功能、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规范。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明确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为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服务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经实际测试发现,这10款APP虽然涉及网络内容形式不同,但均推出了与“青春模式”相关的系统,对使用时长、观看直播、充值打赏等行为进行限制。例如,从晚上22:00开始禁用抖音和快手应用程序。青年模式下至早上6:00,单日浏览40分钟以上需要输入密码才能继续使用,不能使用私信聊天、直播、充值、打赏、现金提现等功能。但是,微信App等“少女模式”依然存在漏洞。在微信App的“青春模式”中,?可搜索低俗内容,并可链接游戏服务号下载安装游戏。即使你在搜索栏输入“mariguana”(大麻),也会出现疑似吸食大麻的相关视频。微信视频号可以在“青春模式”下搜索低俗内容。制图:黄生微信视频号游戏可在“青春模式”下下载。图:黄生在实测中还发现,虽然爱奇艺视频推出了“青春模式”,但旗下“爱奇艺随客”App并未推出“青春模式”,可以推荐低俗内容。规范未成年人使用。爱奇艺随客App推荐低俗内容和游戏。图:皇盛App以不同方式退出“青春模式”。上述十款互联网App设置“青少年模式”后,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得到规范。但未成年人若想退出或取消“青春模式”的设置,各App所需的操作方法不同。具体退出方式比较简单:抖音、快手、虎牙、微信、哔哩哔哩、微博等,这些APP只需要在账号设置为“青春模式”时输入密码,即可直接退出或取消设置。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爱奇艺退出“少儿模式”界面。爱奇艺App人民网黄胜摄,想要退出“儿童模式”,只需准确计算即可;当您在抖音App和微博App退出“青春模式”时,需要填写注册账号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如果未成年人在退出或取消“青春模式”时不知道账号注册密码,也会有相应的操作方法。具体来说,如果哔哩哔哩、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在退出或取消“青春模式”设置时“忘记密码”,则需要向指定邮箱发送邮件,邮件中或上传的图片中也需要出现您的身影由帐户注册人。拿着身份证照片和手写的说明文件,操作不简单。在快手App上,未成年人可点击“忘记密码”,然后输入账号手机号获取短信验证码退出或取消“青春模式”;在微信App上,未成年人退出或取消设置需要重新设置密码。平台责任不可推卸。社会多方需要共同治理未成年人网络平台网络行为规范的讨论长期存在。在国家“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部署的“新风2021”集中行动中,“深度清理网络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内容”“督促网络平台落实‘青春模式’”'》是《保苗2021》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其中,互联网保护条文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线提供22:00-次日8:00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主账号注册服务;为16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主账号注册服务时,他们应当提供身份证明,并征得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中国政治大学通信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朱伟科学与法学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后,在互联网平台推行“青年模式”,既是社会和道德责任的体现,也是法律要求.如果存在漏洞,说明互联网平台工作没有落实好,必须加强审核,提高识别青少年用户的准确率。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赵良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关于防范未成年人网瘾的相关通知,“青春”模式应发挥内容过滤、审核、甄别等作用,阻断网络中可能含有色情、暴力、侮辱、诽谤、暴力等内容,确保未成年人接触的网络内容满足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赵良山分析,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6条、第79条等相关规定,涉及色情等内容的网络应用程序,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面临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或者被追究刑事责任。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网络产品和服务ICES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的,有权向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或者网信、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朱伟认为,互联网平台也应该通过社会多方的共同管理和治理来规范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平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家长和监护人作为未成年人上网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监督和引导。赵良山建议,网络运营商应加强App等软件的技术设置,对软件进行测试、上报、测试后运行;加强文化和网络信息监管部门对网络软件内容的监管审查,确保其适合未成年人使用。人们使用的软件是合格的,内容是合法的;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的实施细则,明确不同情况下的执法权限和处罚责任,落实好各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