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TechWorld2021科技嘉年华,解锁“不一样”的科技盛会

时间:2023-03-12 16:33:38 科技观察

在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边界不断融合的今天,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作为一体的两个翅膀,也在进行着一种融合。网络安全产业伴随着“融合”不断升级发展。7月30日,以“融合·融合”为主题的TechWorld2021绿盟科技嘉年华在京成功举办,同时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绿盟科技5G安全联合实验室暨“鲲鹏论坛”同期举行揭牌仪式。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行业精英和科技爱好者,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创新数字化应用、新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等议题,就产研发展、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跨境合作。为产业融合注入新动力。绿盟科技集团董事长沈继业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信创安全测评中心安全专家郑国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副总信息官杨红梅华南理工大学网络信息官陆益勤办公室主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秦庆玲,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官王勇,有限公司,董伟,理想汽车车联网安全负责人,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信息安全负责人何乔,风险管理处处长,叶晓虎,首席技术官绿盟科技集团负责人刘文茂首席安全专家、创新科技负责人离子中心副主任曹佳、天机实验室负责人张云海、能力中心副总经理范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主题演讲由数字世界咨询创始人兼CEO李绍鹏主持。会议伊始,绿盟科技集团董事长沉继业在致辞中提到,要始终不忘初心,立足科技,聚焦网络安全攻防核心技术,推进融合融合。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绿盟科技集团董事长沈继业整合理念,奔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绿盟科技集团CTO叶小虎发表了题为《智慧安全3.0的融合之道》的主题演讲。叶小虎博士提到,2021年3月,绿盟科技正式发布智慧安全3.0概念体系,这是绿盟科技继2015年发布智慧安全2.0战略后,在安全理念上的又一次战略升级。以系统化建设为导向的“全场景、可信、实用”的安全运营能力,实现“综合防护、智能分析、自动响应”的防护效果。数字经济形势下,多业务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叶小虎博士在演讲中着重阐述了绿盟科技在智慧安全3.0引领下的全场景多维安全融合之路。智慧安全3.0建设框架综合考虑资产、应用、身份、数据四大核心要素,推出智慧安全综合防控工程等12个项目,共同赋能,构建一体化安全防御体系;以多场景融合为出发点,提供能力服务云原生设计,结合智能联动,持续演进安全产品新能力,实现“开放连接、智能运营、攻防作战”的效果;以去中心化的思路构建安全运营平台,打破单点安全和数据孤岛,形成“数据可复用、能力可服务、服务可运营”的平台生态;通过多层次的安全运营中心,结合安全专家和客户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从对抗出发的大中型平台支撑,践行安全运营体系。同时,绿盟科技积极探索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的融合、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融合、人工智能与安全等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实践安全开发,打造可靠的产品体系;开拓新赛道,推出SASE服务、车联网安全、反欺诈平台等新解决方案。未来,绿盟科技将继续践行智慧安防3.0理念,以数字化创新赋能客户。绿盟科技集团首席技术官叶晓虎、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信创安全专家郑国刚作了题为《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基本制度,构建信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主题报告,总结了信创项目安全建设的必然性系统深入浅出,指出了工程安全保障的关键。他表示,新创项目安全保障的重点是全面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新创项目等级保护相关规范,做好网络安全规划,注重安全技术的设计与实施,做好网络安全产品保护,做好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信创安全专家郑国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国刚、杨红梅作主题报告《5G安全关键技术及标准进展》、探讨5G网络与安全技术进展、5G安全国际国内标准,结合5G产业分析企业面临的不能用、不敢用、不会用的三大痛点,提出统筹5G建设5G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5G安全示范推广,为5G行业应用规模发展保驾护航。工作计划。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红梅,绿盟科技集团首席安全专家杨红梅,创新中心负责人刘文茂专注于网络安全前沿技术的研发,分享了5G核心网、AISecOps、人工智能赋能安全、车联网安全研究、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内容,聚焦绿盟科技的创新安全能力,包括5G核心网元异常行为检测、云原生安全能力、可扩展的多引擎告警评估技术、加密流量识别、基于知识图谱的溯源预测引擎、实现挂图运算的网络空间资产测绘、互联网威胁捕获与分析系统等。刘文茂博士表示,希望通过鲲鹏论坛的成立,将为高度碎片化的安全深度研究赋能,走出一条系统化、持续性的产学研合作之路。绿盟科技集团首席安全专家、创新中心主任刘文茂,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网信办主任陆益勤表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完备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评价体系。系统化、智能化的监控产品,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卢益勤主任介绍了广东省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对安全数据处理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说明,包括需要建立网络安全大数据平台的技术路线、建设安全知识库、建立安全知识图谱,并基于知识图谱生成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四级评价指标,打通指标关系并建立量化评价模型,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智能监控平台等。陆益勤,副华南理工大学首席信息官兼网信办主任,融合生态,开启多维度战略合作新时代实验室同时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林美玉、绿盟科技集团运营商事业部总经理唐旭出席了签约仪式。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领域在技术、平台、人才、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推动5G安全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培育5G安全产业生态,推动5G安全创新发展,并开展深入合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林美玉(左图)绿盟科技集团运营商事业部总经理唐旭(右图)//“鲲鹏论坛”正式成立绿盟科技携手高校、科研机构成立鲲鹏论坛。该论坛由绿盟科技创办,主要面向全国教育机构、高等院校、网络安全研究机构。它旨在促进成员之间在技术研究、开发和网络安全实践方面的沟通、交流、学习与合作。图中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实验室主任罗森林、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田志红、绿盟科技集团董事长沈继业,清华大学袁信息研究员李军,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王东斌,副首席信息官兼网络空间部主任卢益勤华南理工大学行政学院方打破思维壁垒,消除边界意识,拥抱跨界蓝海,随时触发改变世界的“奇点”。在下午的论坛中,安全专家围绕工业信息安全、车联网信息安全、HarmonyOS安全架构设计、漏洞防御、数据安全、智能安全操作系统、创新安全研究等方向进行了融合之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秦庆玲表示,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网络产品蓬勃发展,网络产品安全漏洞呈现新特点,安全隐患复杂严峻。《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产品和重要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参与漏洞发现、收集、发布的组织或个人等各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各主体发挥各自技术和机制优势,开展漏洞发现、收集、发布等相关工作。下一步,要认真落实《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继续在工作机制和技术支撑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漏洞管控能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秦庆玲介绍,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曹佳介绍,基于实战知识和生态情报分析,绿盟科技构建了基于实战化的运营体系。关于情报和威胁搜寻,可以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威胁情报;同时可自动处理实战情报,解决情报响应不及时或情报处理门槛高等问题。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曹嘉、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官王勇表示,信息安全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保障。施耐德采用全球最佳信息安全实践,融合IT/OT技术,为工业用户提供从工业产品到系统的全方位保护。例如,基于IEC62443标准的本土安全产品设计,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基于纵深防御理念的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要求的信息安全服务。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官王勇理想车联网安全总监董伟结合车联网安全挑战,详细介绍了车联网安全实践.他提到,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攻击面不断扩大,整体安全形势严峻。基于“云安全、车机安全、数据安全、合规建设”四个维度,理想汽车从技术、合规、场景、设计等方面重塑信息安全管理设计开发流程。理想汽车车联网安全总监董伟、绿盟科技天机实验室主任张云海分享了天机实验室在漏洞挖掘分析等攻防对抗方面的研究。他从Windows安全体系的演进入手,介绍了Windows从芯片到云端。安全系统设计。绿盟科技天机实验室主任张云海、农行科技产品管理局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处处长何乔介绍了数据安全的总体趋势和威胁,并结合数据安全的难点提出了如何从制度文化、数据等方面解决问题。相关应用。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处处长何乔、绿盟科技能力中心副总经理范敦秋简单介绍了安全研究的发展情况从产业、技术、企业战略、企业布局等维度。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网络安全发展日新月异,这也对网络安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绿盟科技构建以领域化、场景化安全研究为基础的安全研究体系,依托八大实验室、高校联合实验室、基金支持,链接产学研用多节点,全面贯彻落实智能安全3.0战略。绿盟科技技术能力中心创始人兼CEO李少鹏,绿盟科技创始人兼CEO范敦秋主持了此次发布会。数世咨询创始人兼CEO李绍鹏将好玩精彩的娱乐嘉年华与精美定制礼品、无限量精酿啤酒,一场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脑洞大开、妙趣横生的娱乐嘉年华,让宾客在游戏中体验技术世界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