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曾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由此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阅读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和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近年来,为努力建设书香社会,我国一直在开展全民深度阅读活动。4月20日,第十??七次全国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全民阅读取得一定成绩。其中,农村阅读率和阅读量较上年均有明显增长。但数据也显示,近期我国城市阅读呈现下降趋势,农村与城市、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阅读差距依然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改善公众阅读环境,不断缩小地区间阅读差距。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是依靠各种智能技术。互联网打通农村阅读渠道。长期以来,我国城乡阅读差距十分明显。即便是现在,两者的阅读率差距仍维持在20%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村图书馆、图书等阅读资源匮乏;因此,致力于改善农村阅读状况,既要从基础设施和资源入手,也要从民心入手。近年来,虽然我国通过建设农村图书馆、赠书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阅读资源的不足,但远远不足以改善农村阅读环境。因为首先,建图书馆和捐书需要巨大的成本,而且覆盖率不是很高;其次,农村图书馆的管理也缺乏专业人员,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此外,农民在读书方面缺乏一定的引导,很多人不会读书或不主动读书,在农村提倡读书的人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无疑是改变农村阅读现状的有效途径。数字图书馆不必担心成本和位置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民只要有手机、电脑等终端就可以轻松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的便利性和普及性。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农民在阅读方面也可以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业人士的指导,让城乡之间的阅读交流和沟通更加便捷和频繁。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促使更多人参与到农村阅读推广中来,让农民的阅读观念和观念与时俱进、发生变化。机器人提升城市阅读服务对于城市阅读来说,目前缺少的不是图书馆、书籍等资源,而是良好的阅读体验。现在,虽然城市里的图书馆越来越多,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都不是很理想,图书管理混乱,门禁麻烦,阅览环境嘈杂等等。读者本来是来看书的,但身份验证复杂、图书查找困难、环境嘈杂,往往使读者兴趣减退;管理者本来是出于好意,但往往因服务受到批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均出现明显下降。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智能机器人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手段。对于图书馆服务,智能机器人可以带来四个方面的改进:一是主动在门口迎接客人,让读者减少遭遇“冷面”的体验;二是图书智能化管理,使图书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便捷;三是提供身份验证,避免增强读者借阅和阅览体验;四是承担保障工作,为读者营造舒适、安全的阅读环境。以此为基础,盘点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多种应用在图书馆得到应用,相当于为馆员找到了一个高效可靠的助手,不仅让图书管理更加高效优质而规范,也减轻了图书馆管理成本和人员压力。物联网整合线下阅读资源。提到图书馆,人们自然会想到在线数字阅读。图书馆虽然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但阅读时间较长,借还书麻烦。在城市忙于工作的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使用。数字阅读恰恰相反。它可以让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阅读时间,不需要人们来回奔波借还书,满足了当下城市居民的阅读需求。但它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图书资源不如图书馆,而且有些书是收费的,阅读成本比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将图书馆和数字阅读的优势结合起来,城市阅读的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要实现这个想法,仅靠物联网技术就足够了: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借助物联网技术,上线了全国首个提供免费快递服务的公共阅读平台——《青云图》。该平台可整合图书馆、书店、快递、借还渠道等70多个线下资源,打造集线上新书借阅、免费快递、线下借还为一体的线上线下大众阅读。服务体系。也就是说,依托物联网技术,读者只需下载一个软件,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免费快递借书还书,既解决了图书馆的问题,又结合了图书馆的优势。数字阅读。物联网融合阅读优势,为人们创造了更好的阅读环境,值得在未来大力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