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0月22日报道,在工信部官宣5个月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我国虚拟运营商业务已终于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21日,苏宁、国美、迪信通、乐鱼、天音、爱思迪、阿里巴巴、京东等8家民营企业已与基础运营商签署开展转售业务协议。合作协议。这些公司有的已经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达成合作,有的暂时只与其中一家运营商签约。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方面的合作名单也即将确定。不过,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相比,中国移动(52.98,-2.30,-4.16%)对这项业务的热情不如另外两家。值得注意的是,这八家公司并非最终名单。“接下来,运营商会将名单报工信部,经工信部审核并正式颁发牌照后,相关企业才有资格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10月21日,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外,多家签约企业向记者表示,希望尽快获批开业,最好能与我国4G发牌同时开业。从目前8家承包企业的流出名单来看,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的用意不言而喻。入选企业中,既有代表大卖场的苏宁、国美,也有代表手机连锁的地信通、乐鱼;代表中国手机制造商的天音和爱思迪,以及代表电子商务行业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基本上是选择两家不同领域的实力厂商,不会太复杂,也能保持多样性。”一位参会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关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自年初工信部公布征求意见方案以来,一直与运营商保持密切联系。今年1月8日,工信部在官网公布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激发了民营企业对虚拟运营商的热情。据记者了解,已有不少于60家企业就“手机通信转售”业务与三大运营商接洽,其中包括红豆、万达等与通信IT行业无直接关联的企业。浓厚的兴趣。但是,显然不可能所有企业都涉足虚拟运营业务。今年5月17日,工信部决定正式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并公布了最终试点方案。拟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民营企业需与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协商,准备申请材料。根据工信部要求,“自转售企业提出合作意向之日起4个月内,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与两家或两家以上转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超过试点验收期间的两家经销商企业合作。当时业内猜测,能与运营商签约的民营企业只有6家左右,目前来看,结果略好于预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联通在这方面一直很积极。”联通的态度是是最开放的。一开始,它签了五六家公司。一开始,中国电信与国美、苏宁、阿里巴巴的关系比较密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最后,中国电信坐不住了。10月18日,召集相关企业进行最后面谈,又签了一批。”据记者了解,由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并非排他性,目前至少国美、苏宁、迪信通、乐鱼、阿里巴巴都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达成了合作;其他3家都与中国联通签约,不排除也与中国电信合作。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目前还没有消息。与另外两家运营商相比,中国移动在这项业务上并不是很活跃。因为转售业务的核心是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发展用户,而中国移动目前的主要压力不是“抢用户”,而是防止用户流失。面临多重考验虽然已有8家公司与运营商签订了合同,但协议的具体内容却鲜为人知。尤其是核心的“批发价”问题,这是之前有意开展转售业务的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虚拟运营商能否赚钱的核心因素之一。今年5月,终稿公布时,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达了担忧,“我们最关心的批发价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之前大家普遍希望批发价是运营商零售价40%的折扣。以下。根据工信部规定:“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给予转售企业的批发价格水平,应当低于当地公开市场同类业务的最佳零售价格水平。”至于低多少,没有强制要求,要看各转售公司对运营商的议价能力。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各企业与运营商签订的合作协议已经包括价格协议在内,“给出的政策很可能会有所不同。”知情人士表示,由于每个人的议价能力不同,所以合作的程度也不同。这也意味着,每个私营部门的“起点”企业从事转售业务很可能会有所不同,除了批发价格,还有段位资源等等,当然运营商的议价能力只是第一个考验。接下来,转售企业要开始为虚拟运营部署相应的资源,比如后台系统、人员、场地等。因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开展转售业务的企业资质进行了严格规定,包括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经营的企业,以及跨全国或跨省经营的企业,对专业人员的数量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对客户服务、营业场所和设施、信息安全能力等长期服务能力也有明确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