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正式开幕。AI,一个科幻名词,在行业会议上总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争论。AI行业在起伏中,有期待,也有失望,但前行需要循序渐进。回首过去,我们会发现AI一直在波澜起伏,尤其是2020年,以自动驾驶为首的AI产业正在升温。5G带来了什么?当天的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良好发展:一是科技创新日趋活跃,语音识别等部分应用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国际领先水平;二是产业规模继续壮大。2019年末,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1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2600家。同时,今年最新的5G标准也为AI增添了新动能。就在近日,5GR16标准被冻结,与垂直行业深度对接。它所针对的制造、交通等场景都与人工智能应用密切相关。5G与AI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我们正在进入由AI和5G驱动的智能云连接时代。万物都将连接到云端并以可靠的方式互连。”高通总裁CristianoR.Amon在发布会上指出,终端体验离不开云端的内容、数据、计算能力和存储。5G具有光纤连接速度和低延迟性能,再加上先进的处理能力,边缘终端将变得更加智能。那么,5G给AI带来了什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首先,它是关于数据的。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一,数据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系统的海量学习资料。5G为AI提供的基础是创造更多的数据。人工智能的本质是需要更多的数据。5G可以将数据量增加数百倍,数据结构也更加多样化和复杂。5G与AI虽然相互支撑,但眼前的问题是算力尚未取得突破,如何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则是另一个话题。从控制层面来看,随着R16标准的确定和R17的推进,5G广连接的特性得到了更好的支持。通过5G,我们可以接入更多的设备,AI可以控制的设备也更多。相应的,AI场景也更多了。从室内来看,现在用户可以控制的家电种类更多了,从电视、电灯到冰箱、净化器;在户外,我们可以控制汽车。以前在场馆外只能通过手机进行控制。现在添加了汽车、可穿戴设备等设备等。这大大扩展了AI的控制边界,但控制深度有限。最后,5G在实际应用中更为重要。比如手机上可以用到AI的地方并不多,智能语音是一个重要的功能。现在手机厂商都在推个人AI助手,但是还不够智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数据量太小了。打造高效协作一位AI语音从业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为个人打造自然语音助手需要的数据量是巨大的,比如用户每天和Siri通话时,要上传大量数据数据量很大,已经脱敏了。为了达到智能助手的水平,谷歌有一个CorecenterAI产品,有优化好的功能,比如打电话叫外卖,订理发店,但是场景太明显了,太单一封闭,以至于B端没有办法,原因是数据量还是太少,数据类型复杂度还是太低,通讯速度还是太慢,信息一次给的还是太少了。”5G的本质是让信息成本更低,传播更多的数据,这在自动驾驶中意义重大。比如自动驾驶需要一张城市地图,但是车内的内容是有限的。如果5G全面普及,智能系统可以直接调用中控数据,同步的信息量会更大,车与车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强。目前,自动驾驶车辆、街道上的红绿灯、道路上的其他车辆还无法通信,依靠图像识别,但在视觉和雷达上都存在瓶颈,特斯拉的撞车事件一直争议不断。5G新标准将给予交通行业更大的支持,在接下来的补充标准中,将会有一个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崔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16对人工智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全新定义。f车联网,定义了车联网的第三阶段,特别是车对车通信、车辆和基础设施。通信有了新规划,自动驾驶和远程操作有了新定义。”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IDC预计今年中国5G基站数量将在75万到80万之间。5G将如何与AI系统、云计算、边缘计算联动,值得期待。安萌还表示:“无线技术已经在改变交通行业,我们把汽车连接到云端。我们期待5G和AI让汽车变得更智能。汽车将拥有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新服务。从安全的角度来看,随着我们连接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车与行人,5G和C2VX有望让出行更安全、更便捷。5G商用还可以充分利用路测单位和公共基站的结合,打造智慧城市和运营商之间的高效协同,这是交通行业潜在的巨大变革。除了自动驾驶,在AI+物流中也有应用。据悉,目前,苏宁已实现“仓储、运输、配送”全流程AI赋能,提升物流效率。在苏宁物流首个5G无人仓中,拣选效率比人工提升10倍,准确率超过99.99%。从下单到发货,最快可在20分钟内完成。未来,5G与AI的结合还将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众多行业,包括教育、医疗、零售、制造、交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