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物联网即将到来,运营商如何在江湖中前行

时间:2023-03-22 10:30:55 科技观察

中国IDC6月29日报道,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可以炸猪的风口,那么下一个风口无疑是IoT。联网。对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的运营商来说,物联网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出口。据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2016年国内物联网产业整体营收将突破万亿元。当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同的声音运营商发展物联网,这些才是更应该关注的。我们还必须倾听不同的声音。独立研究机构NewStreetResearch的合伙人安德鲁表示,尽管运营商对物联网如此热衷,但也有泼冷水的声音。Entwistle指出:“物联网不会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收入来源,5G和物联网并不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物联网会增加运营商的收入,但利润有限。而且随着物联网卡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引发信号风暴,造成网络瘫痪。即使有管控出了问题,如果不慎流入大众市场,也会造成收入减少。”物联网毕竟是在商业环境中,它不是一种产品,也不是一种技术,而是涉及到很多产业链,所以要做到规模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能在多长时间内产生规模,能在多长时间内形成规模。规模化后能否创收也是一个挑战,另外,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如何起步、如何涉足物联网行业是比较盲目的,不管这种平静的声音,国内的运营商和厂商都已经有所行动。中国联通:聚焦窄带物联网(NB-IOT)为拓展广阔的物联网蓝海市场,中国联通已将物联网列为三大创新战略之一。联通将全面加快沃4G+业务发展,助推窄带物联网技术,为未来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提供网络基础。事实上,去年7月,中国Unicom在上海率先完成了基于NB-IoT的智能手表和智能停车的示范,从而开启了全球首个4.5GNB-IoT技术示范点。在刚刚过去的6月,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标准获得国际组织3GPP批准,标准化工作的完成意味着NB-IoT将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日前,中国联通集团客户部总经理田文科公开表示,中国联通今年计划在5个以上城市开展基于900MHz和1800MHz的NB-IoT外场规模组网测试和业务示范。.并计划于2016年底或2017年初在重点城市推进NB-IoT商用部署,201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商用部署。此外,除了关注NB-IoT技术,中国联通也在关注使用非授权频谱的LoRa技术。中国移动:车联网是主要发展领域在昨日举行的GSMA全球终端峰会上,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惠迪也指出,运营商具备做好“万物互联”的天然基因,为做好“衔接”服务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的目标是实现50亿元的“大连接”和1000亿元的物联网收入规模。为此,中国移动正联合产业链,共同打造“NB-IOT/5G网络演进”、“物联网开放云平台”、“智能物联网终端”的技术体系,支撑自身“50亿连接”“目标设定。据李惠迪介绍:中国移动在万物互联产业的主要环节进行了大量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在网络层,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共服务网络正式商用,物联网卡用户数突破1100万;在硬件层面,加强自主模块的研发,推动自主品牌车机和OBD终端的发展。平台层面,推进自主研发,物联网开发平台OneNet;在应用层面,“和生活”应用注册用户已达1亿,“和教育”接入用户已达7000万。“未来五年,物联网将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移动将在保证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扩大连接规模,优化连接服务,加强连接应用。””李惠迪说。中国移动预计,到2020年,车联网规模将达到4000万辆,市场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因此,车联网是中国移动的主力领域。中国电信:打造物联网四级总体格局中国电信表示,2016年将物联网业务纳入战略基础业务,目标净增1200万物联网用户将实现。“我们将全面布局物联网,拓展新市场。我们将把这个全新的蓝海市场作为中国电信新的战略性基础业务进行规模化发展,力争拓展出可与中国电信媲美的新市场。”传统移动服务需要3-5年时间。”中国电信将通过搭建平台、开发专属产品、推动上游产业成熟、聚焦重点产业等方式做大物联网产业。因此,中国电信物联网战略主要以业务场景为驱动,打造“云、管、端”的物联网整体观。整体视图分为四层:最上层为应用层,将物联网服务按场景划分为小流量、大流量、低时延、高可靠、标准化五类应用;第二层是云层,基于云实现业务数据云化和系统生态化;第三层是管道层,通过窄带网络、宽带网络、V2X、工业以太网、传感器网络满足五大类应用对管道的需求;最底层是终端层,重点完成增强通信能力、提高感知精度、增加处理能力、降低综合成本的目标。在终端底层,中国电信表示将通过先订后生产的包销模式做大产业,力争2016年物联网终端销售量超过100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