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陈彤:这是一个产品为王的时代媒体人需要改造产生的移动内容生态。他认为,这是一个产品为王的时代。主编和编辑需要转型成为合格的产品人。好的内容需要好的交互、好的产品、好的运营。以下是陈彤演讲节选:对于媒体行业来说,过去两三年大概被视为“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何媒体人都有敏锐的感受。去年10月,我离开了传统门户,加入了硬件制造企业。那么,有人问了,主编死了吗?其实,我离开新浪与媒体行业的变化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我也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做一些新的尝试。我的观点之一是:主编和编辑的时代没有结束,但工作方式需要大调整。过去主编做的更多的是内容本身。在这个时代,主编需要多加注意。为什么说这一波从机构媒体和机构媒体从业者中涌现出来的新媒体浪潮,是这个时代令人瞩目的创举呢?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专业编辑负责、驱动、制作的移动端内容生态。每个信息服务提供商都应该对这个时代的内容信息产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个时代的问题不再是内容稀缺,而是好内容的稀缺。在内容供给极其丰富的时代,我们缺少的是内容和信息的筛选机制和可信高效的内容二次生产能力。的确,传统的机构媒体,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门户网络媒体,在这个时代都遇到了很强的适应性问题。在信息来源去中心化的今天,在社交平台媒体能力充分展现的时代,经典机构媒体的第一时间信息来源问题已经无法保障。例如,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当事人、证人、消息灵通的人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消息。即便如此,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机构可以凭借经验、专业能力、强大资源,快速布局二次报道、拓展报道、深度解读。至少在公共信息服务领域,我们这些经过经典训练和长期经验积累的老同志还是有优势的。在更多的信息服务领域,我想我们也可以找到新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向。因为观众的需求依然存在,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我们自己——是不是我们的产品形态太陈旧,是不是我们自身的运营效率提升不够,是不是我们的成本控制不够合理?每天,当我们打开一些资料或者社交APP,都会发现里面不是没有好的内容,而是也充斥着各种拼凑的、未经证实的、猜测的。负责任的媒体人看到这会作何感想?为什么会这样?撇开一些关于大环境的笼统论述不谈,我认为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也有自己的一些问题。为什么制作的内容不被用户接受?为什么会因为所谓的“高冷”而放弃一些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呢?为什么有些从业者执着于自己的话语经验和养尊处优的工作作风,而拒绝在内容服务更细化的同时,更全面、更深入地做更多的努力和琐碎的工作?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时代。以往的荣光和态度,此时必须一改。因为位置摆在那里,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劣质的内容占领。已故香港著名音乐家、诗人黄沾曾题印“我不信世人聋”。我也认为不相信世界的人是瞎子。但是不服气是没有用的,我们还是要学习。让对经典培训的快速、全面、专业、深入的追求,用合适的机制和形式赢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接受和喜爱,建立更健康、更合理、更稳定的商业模式。回到前面提到的话题,主编和编辑需要改变,需要学习,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产品人。因为,以前的内容制作现在看来只是很基础的产品素材,有好的内容只是一个开始。好的内容需要好的交互、好的产品、好的运营。过去我们说内容为王,后来我们说渠道为王。内容为王无可厚非,但简单的初级内容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而片面强调渠道为王,则是一种高雅的犬儒主义。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不是可以说:这是一个产品为王的时代。信息内容服务不应是内容最终投放市场的简单生产形式。好内容,好渠道,好编辑制作,好用户体验,可行的商业模式,更多的高端内容提供商参与,普通用户参与,才有可能成为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