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03/Jan/2009Chancelloronbrinkofsecondbailoutforbanks.”这句话是2009年1月3日头版文章的标题《泰晤士报》,中文意思是“英国财政大臣即将对银行实施第二次救助”。这些话伴随着比特币创世块的创建。一切似乎都是天意。央行无节制的印钞被认为是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而诞生于经济危机、总量不变的比特币被认为是一种更好的货币体系,肩负着储蓄的使命“经济危机”。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一旦各国央行重新开始印钞,搞量化宽松,就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变相掠夺人民的财富。这将是比特币“夺权”的契机,超发的币种将源源不断地流入比特币,价格暴涨在所难免。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5点,美联储宣布再次紧急降息,直击“王炸”,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1个百分点至0%至0.25%之间,并启动量化宽松计划。在未来几个月购买约5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2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对于所有的比特币持有者来说,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很多大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Blockstream首席战略官SamsonMow:与普遍看法相反,美联储并非没有子弹。他们还有一个:他们可以购买比特币,这不是疾病的避风港。这是法定货币和美联储印钞的避风港,是时候购买比特币了。MorganCreek创始人Pomp:美联储刚刚花了7000亿美元营销比特币。他们实质上是在降低利率并将资金印入比特币交易中,这令人难以置信。加密货币分析师WhalePanda:美联储宣布负利率后,等待他们的将是开始购买价值50亿美元的比特币。......人们总是喜欢为他们想要发生的事情找一个理由。只要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可能被解读为正面的。比特币减半将带来价格上涨;比特币是数字黄金,经济危机之日正是腾飞之时;美联储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会导致比特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对人民不利,适当的通货膨胀紧缩更好;……真的会这么顺利吗?当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的期望时,期望和“常识”似乎被用来打破。“零利率时代的陷阱”货币发行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对于这个问题,日本和欧洲都充满了苦涩。1998年11月,日本发行半年期国库券。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国库券的利率是负的。当时不起眼的事件,现在看来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存在。此后,负利率债券开始在全球蔓延。1999年日本正式实施零利率政策,2001年又率先推出量化宽松政策(QE),但效果并不好。2013年4月,日本央行加大力度,在原有基础上推出“升级版”的量化质化宽松政策(QQE),货币政策开始进入泛滥模式。凡事只有两个目标。一是刺激经济增长,让企业借钱投资,居民借钱消费;二是实现适度通胀。事与愿违,即使“大水漫灌”,日本依然通缩30年,物价30年不涨反跌,日元持续升值,成为国际公认的避险货币。同样苦恼的还有欧洲。欧洲央行一直希望通过零利率政策或负利率政策将物价指数提高至2%。如今新冠疫情袭来,这个希望再次落空。按照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一国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降低利率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但对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来说,货币政策工具似乎正在逐渐失效。“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当利率降至接近于零时,由于某种“流动性偏好”,人们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形式持有财富,也不愿消费和投资,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全球经济正在逐渐进入这样一个矛盾时代: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另一方面,高杠杆和高债务。全球债务规模在增加,但无法促进经济增长和财富增长。增加。“金钱幻觉”根据我们的直觉,几乎每个人都讨厌通货膨胀。高价格带来痛苦。看看房价就知道了。它不仅可以帮助年轻人认清现实,还可以预防怀孕。但事实往往是违反直觉的,人们其实喜欢通货膨胀。1928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货币幻觉”的概念。也就是说,人们通常只关注名义价格,而不关注实际价格或价格与收入的比率。在货币幻觉下,人们会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如果他们的工资和物价上涨了,人们不会觉得这是物价上涨的结果,而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结果。因此,人们普遍因收入增加而感到高兴,对未来充满乐观。但如果物价连续五年下跌20%,然后人们的工资下降20%,那么每个人的情绪都会非常悲观。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甚至通过实验证明金钱幻觉是真实存在的。通过长期跟踪发现,当工资和物价同时翻倍时,被跟踪对象大脑的腹内侧前额叶皮层频繁出现亮点,即兴奋反应。相反,通货紧缩更容易引起疼痛。通货紧缩下,商品价格继续下跌。与消费相比,人们更愿意囤币。一个月后,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人们也不愿意向别人借钱。他们借得越多,损失得越多。不愿借钱、消费减少、有效需求不足、企业减产、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失业率上升、投资萎缩……整个社会正在慢慢陷入经济萧条。其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期间,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持有多少货币财富。在通缩环境下,物价每下跌一个百分点,富人的财富购买力就增加一个百分点。对于穷人来说,物价下跌意味着他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来换取与以前相同数量的货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穷人更追求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敢冒险创业。整个社会阶层也更加固化。这是日本社会经历过和目前正在经历的情况。你可能会想,这和比特币有什么关系?在我看来,这也是比特币、莱特币等加密货币终究无法替代法定货币的原因之一:除了币值不稳定等因素,具有通缩预期的货币必然会造成经济萧条,人们更愿意囤积货币以等待其上涨。因此,我更愿意将比特币视为另类风险资产。货币发行的对象是社会财富的存量。只要经济还在发展,我们就需要不断增长的货币来对应不断增长的社会财富。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房地产市场和注资的关系。并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印钞票”导致房价飞涨,而是房价的飞涨可以导致不断的“印钞票”。“比特币与美元挂钩”为什么要持有和购买比特币?数字黄金?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技术来确保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对冲风险?……我打开投资人的信念书,查了一下。每一页都歪歪扭扭地写着“自由货币”和“数字黄金”。“致富”二字。对于比特币的真正信徒来说,一个比特币放在那里,不管市场如何动荡,它永远是一个比特币,应该不悲不喜,云淡风轻。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可能被暴跌吓到,甚至可能平仓。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得到更多的比特币,而是用法币购买比特币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法币!就在所有人都盼着经济危机,美联储大开闸门,比特币大涨的时候,却发现比特币这个大眼仔也背叛了革命,而且还是拥有美元资产的亲人。第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美元仍然是唯一的全球货币,其他的要么以美元计价,要么直接锚定美元;或者是以美元计价的大宗资产,例如石油、黄金和天然气。第二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比特币也被美元定价过,而且大部分甚至不是美元,而是号称100%锚定美元的USDT。比特币已经成为美元体系下的风险资产,不再是孤岛。美元的风险也可能成为比特币的风险。体系下的风险资产是相互关联的。近期,比特币投资者被迫密切关注美股K线。相关性太大了。每当比特币试图突破时,美股大跌的消息都会将比特币价格拖回原位。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近日表示,“长期利率触及0%,这意味着几乎所有资产类别都会下跌。”一旦出现流动性陷阱,现金为王,成为目的。你也不能置身事外,与其他风险资产一起涨跌。比特币若想挣脱美元体系的束缚,摆脱旧有的枷锁,重述“新故事”,或许还需要一场更大的危机,但大多数人注定无法承受痛苦价格波动引起的。不管怎样,比特币仍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技术手段保证私有财产的神圣性,仍然是一个伟大而有意义的社会实验……比特币仍然是比特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