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比特(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什么?同行评审可以被人工智能程序取代吗?就在4月1日,牛津大学提出了最新的审稿标准算法——State-Of-the-ArtReview,SOAR,并开源了其Python程序代码。SOAR优化了以往同行评审多目标、大规模分布、延迟极高的缺陷。这篇颠覆现行同行评审制度的论文已被收录在“国际人工智能峰会”SIGBOVIK2020。SIGBOVIK是每年4月1日召开的学术会议,议程只有一天,但录用的论文都是全球顶尖大学和科技巨头的顶尖研究。今年大会上公布的SOAR智能系统,必将把人工审核机制扫进历史垃圾场。其他仍然依赖人工审阅论文的AI会瑟瑟发抖。但是大会的评委们很高兴,因为他们以后不用再做既费力又无利可图的工作了。传信的论文评分系统目前的同行评审系统存在无法扩展、运行缓慢、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其中审稿人阅读速度慢是主要问题。此外,博士生数量快速增长也不容忽视。从1990年到2010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但谷歌搜索收录的论文数量多年来变化不大,即使旋转轴也跟不上上升趋势。上述证据表明,要么博士现在的生产力不如以前,要么现有的审查系统没有提供足够的能力来审查越来越多的论文。显然是后者。于是,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想出了SOAR项目。SOAR包含两个重要的参数:1.统计文章中SOTA词的数量,数量越高,越可信。2、另一个是判断文章的新颖性,统计新颖性这个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那么我们就得到了SOAR的计算公式:计算SOAR分数的代码也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传入Python3.7.2的collections.Counter对象来实现SOAR算法。而且,算法实现的成本非常低。即使你没有电脑,你也可以让研究生通过用铅笔画线来手动计算SOAR。但是,第二种算法的难点在于需要提高研究生的耐力,说服他们更好地利用时间,这一点尚未得到实验验证。arXiv网站是我们经常去阅读论文的地方。如果没有“SOAR人肉计算器”,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开发了arXiv的SOAR插件,可以对未经同??行评议的论文进行评分,节省研究工作者的筛选时间。插件实际效果如下:顶级会议SIGBOVIK是真正的“顶级”SIGBOVIK从2007年开始举办,最初由CMU高级计算机科学家HarryQ.Bovik牵头,计算机学会组织异端。今年是第十四届。SIGBOVIK是一个研究内容广泛的顶级计算机学术会议。以往SIGBOVIK讨论过:无能专家系统、深空导航、混淆理论、大型多人在线游戏、最少后悔算法、独立编译、人工智障、自然智能等。今年的大会可谓一波三折转弯。投稿截止日期原定为3月1日,后来推迟到3月27日,会议于4月1日举行。如此高的审稿效率,不免让人怀疑今年大会的审稿是否已经使用了SOAR系统。SIGBOVIK会议今年只接受了11篇论文,包括CMU等名校,以及Google、Yandex等知名科技公司。广大科研认为,在SOAR系统的加持下,SIGBOVIK将超越ICLR和CVPRTopmeetings的水平。以上内容纯属娱乐。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003.14415SIGBOVIK会议主页:http://sigbovik.org/会议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fBtwoH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