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传感器网络或RFID网络等同于物联网(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通称“射频识别系统”)。其实这两种技术只是信息采集技术中的一种。除了这两种技术,如GPS、红外线、激光扫描、二维码等,凡是能识别和交流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网络化采集技术、传感器网络和RFID网络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而不是全部。2、把物联网看作是互联网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看作是万物完全开放、完全互联、完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物联网不仅仅是全球共享互联网的延伸。网络也分为广域网和区域网。在平台上。未来的物联网与互联网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络;智能小区等区域网络是最好的应用空间,所以两者并不相同。3、认为物联网是物联网无处不在的网络,所以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难以实现的技术。事实上,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已经为我们服务了很长时间。自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成立以来,物联网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后,正式推出,物联网概念是在众多实际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集成创新。角度提升了我们的理解。4、把物联网当成一个篮子,什么都拼命往里装,把一切能交互、交流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的应用。很多产品只是嵌入了一些传感器就变成了所谓的物联网家电;产品贴上RFID标签等就成为物联网应用。但实际上,物联网的形成并不是那么容易。从以上误区来看,大部分人对物联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的人明明身处物联网时代,却认为物联网只是一种现代理念,尚未付诸实践。人们很容易想到物联网,但拥抱物联网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iPhone、Xbox和各种平板电脑推出时,人们会购买它们并立即了解如何使用它们。但对于物联网来说,能够如此直观获取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除非工作本身就是制造和开发车载计算机、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电网、远程医疗监控设备、智能楼宇、嵌入式计算或相关领域。否则,除了媒体报道之外,真的很难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物联网。幸运的是,公司越来越了解物联网。曾经看过一个数据分析,“到2020年,有多少设备进入物联网?200亿,500亿,甚至1000亿。这是爱立信,思科,IBM,麦肯锡,还有其他企业巨头。我们说500亿更准确。”如果更多的企业能够了解物联网带来的潜力,自然会消除过去对概念的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