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早间消息(岳明)低频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的问题中国联通,不过好像在逐渐完善。近日,工信部正式批复,中国联通可在呼伦贝尔、赤峰、通辽三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新增兴安、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阿拉善5个联盟。在内蒙古。本市开展450MHzLTEFDD测试。在我看来,如果450MHz能够广泛应用于LTE商用部署,对中国联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它将助力中国联通建设低成本、广覆盖的4G网络,使中国联通在4G市场获得新的优势。竞争力。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450MHz并不是3GPP定义的频段,其产业链支撑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终端层面。这是对中国联通行业号召力的一次考验。低频:450M是唯一的选择。频率资源是运营商发展网络、发展业务的基础。与中国电信在800MHz频段拥有10MHz*2频谱相比,中国移动在900MHz频段拥有19MHz*2频谱,而中国联通只有可怜的6M*2频谱。低频资源的匮乏,不仅让联通在2G时代有所顾忌,在当下的4G时代也面临着困境。虽然工信部已经允许联通在全网全频段重新耕种LTE频谱,但由于需要兼顾GSM900承载的语音业务,联通对900MLTE部署望而却步LTE900的优势难以发挥。另一方面,LTE900M虽然比LTE1800M/LTE2100M覆盖更强,但LTE900的部署成本仍然较高,而中国联通2017年的资本支出仅为450亿元。如何利用好这笔有限的投资也是一大挑战。除了利用好外部力量,共建共享,中国联通还着眼于获取更多的低频资源。目前联通可以考虑的潜在低频资源包括450M/700M/800M/900M等,但后三种几乎不可能。而且450M具有更强的覆盖和成本优势。450M虽然不是3GPP定义的频段,但却成为了联通的唯一选择。Pilot:传动特性优势明显。中国联通关注450M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2015年,中国联通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运营商,获批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赤峰、通辽三市开展450MHzLTEFDD网络覆盖技术试验。现场覆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450MHz传播特性优势明显。2*4.4Mz带宽下,LTE450定点测试下载速率27.1Mbps,上行速率9.12Mbps,线路场景下平均下载速率14.78Mbps,上行平均速率7.69Mbps。如果满足业务要求(速率高于1Mbps),LTE450的距离达到20km;100公里覆盖仅需3-4个基站。除开展技术试验外,中国联通还在450MHz频段推进国内IMT规划方案。2015年底,CCSA牵头完成《450-470MHz频段规划方案技术报告》。该报告综合了主管部门、铁路、广电和三大运营商的意见,形成了统一的规划方案。通过该方案,国内运营商可申请2*5MHz频谱(450-455MHz/460-465MHz)。经过各方努力,2017年初,无管所已初步同意采纳该频段国内规划方案,并要求中国联通完成新频段标准化相关工作,具体包括:完成ITU-RM.1036建议中的450MHz新B1分配方案;完成3GPP相关BAND的添加工作。未来:产业链是最大难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监管部门将450MHz频段的部分频谱分配给联通进行4G低频覆盖测试,是对其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将有助于未来如内蒙古联通。广大农村取得覆盖竞争优势!但对于中国联通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监管部门的审批,也不是网络的规划、部署和建设,而是450MHzLTEFDD产业链的培育。没有产业链的支撑,任何技术、任何频段都是空中楼阁。由于450M不是3GPP定义的移动通信频谱资源,几乎没有网络设备和终端支持。在中国,仅有少数运营商在极少数区域使用450M频谱进行网络覆盖,但并未采用LTEFDD技术;在国外,只有芬兰、挪威等少数北欧小国申请了450M频谱,该频谱用于主流电信区域市场,几乎没有应用。更何况450MHzLTEFDD这样的空白产业链,像900MHzLTEFDD这样成熟的频段,都需要运营商的早期引导。按照联通目前的规模和终端行业号召力,这注定不会是一条坦途。在笔者看来,从产业发展的短期来看,采用MiFi或CPE等终端形态或许是更合理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