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干货 - 这几个点才是决定容灾备份是否成功的关键

时间:2023-03-20 13:23:25 科技观察

干货|这几点是决定容灾备份能否成功的关键。人们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当今的企业、政府、医疗等对信息平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已经成为他们的生命线。信息化一天宕机的成本远高于信息化容灾备份的投入。.从个人角度来说,可以给自己买一份保险。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为企业买一份保险。目前,越来越多的CIO或IT经理开始介入企业的战略规划。IT不仅仅是企业的支撑部门。随着企业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如何选择容灾备份?RPO(datalossamount)当应用服务器出现软硬件故障时,恢复后的业务系统通过容灾备份恢复后丢失的数据量;这个数据量是及时记录的,比如丢失了1分钟、5分钟、1小时或者1天的数据,这个指标越低越好。RTO(businessrecoverytime)当应用服务器出现软件或硬件故障时,需要多长时间通过容灾备份系统恢复业务系统;如果OA服务器突然宕机(软件或硬件问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OA业务重新运行,从故障到业务恢复的时间间隔是多长时间,比如1分钟,5分钟,1小时或1天甚至更长,指标越低越好。演练测试容灾备份系统演练测试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对信息化容灾备份系统的保护进行测试。容灾备份是信息化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所以一定要进行演练,模拟故障,一旦信息化出现真正的故障,才能熟练掌握恢复的操作手段和操作流程。但是,也有不少企业虽然安装了备份系统,却几乎没有进行过演练。这是因为演练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有的演练一次要上百个小时。因此,演练的便捷性和效率也是容灾备份的考量因素。的一个指标。可测试性是指当需要对正在运行的生产系统中的相应程序进行打补丁或升级或修改时,可以先在钻井平台上进行测试,如果可行,再在生产系统中进行;如果不可行,可以进行优化,避免生产系统可能出现的宕机。保护范围不同厂商在信息化保护过程中的保护对象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只保护数据,有的只保护文件,有的只支持windows,不支持linux或小型机,比如AIX、HP-UX、Solaris等。我们姑且称之为保护的“宽度”,即保护的范围.产品保护的“宽度”是优化客户投资保护的一种手段。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存在第一种可能,保护的“宽度”“值越大,越能保护客户的投资。对信息化的影响“对信息化的影响”指的是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启动容灾备份时应用服务器,传统的备份策略一般是在凌晨00:00启动备份工作,这是因为对业务系统的影响较大,所以备份工作在业务系统相对闲置,但这样的策略会造成大量客户数据丢失,影响RPO指标,所以实时保护,对业务系统影响“0”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支持光纤传输“光纤”是目前信息技术应用领域较为普遍的一种高速传输协议,经过测试,传输传统以太网iSCSI协议的传输数据速度约为“80MB/S”,而基于8Gbps的光纤传输协议约为80MB/S。它是“720MB/S”。当然,对于客户暂时没有SAN环境的场景,以太网链路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但其效率远低于8Gbps光纤块传输协议。对于10G链路,由于临时没有,建设10G容灾链路的成本比较高。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简单的管理界面,简单的操作流程,就可以完成容灾备份的效果,被认为是最好的效果,需要很多复杂的配置,甚至复杂到需要第三方支持,或者从不用过的。在容灾领域经常看到,一套简单、易用、快速的容灾解决方案,才能真正担起信息保护的重任。企业风控远程、“窄带”传输的深度,决定了容灾备份的水平。容灾备份异地容灾——实现“两地三中心”或多中心解决方案也是容灾备份的重要考虑因素。指标,对于异地数据传输带宽,需要重复数据删除、压缩等技术,需要“窄带”数据传输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异地容灾中的带宽成本。数据回滚和可追溯“信息化纠错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应用服务器内的历史删除、修改、磁盘格式化、打补丁导致的蓝屏等误操作的纠错和回滚能力,可以“记录”应用服务器的操作,检索相应的数据或回滚到某个历史点的数据状态。容灾备份解决方案,从以上几点出发,相信可以找到适合企业应用的产品或解决方案,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提升信息化应用的体验。今天的容灾备份就像昨天的保险,一定会成为一种趋势。你的选择是迟早的事,但潇湘希望大家能够选择一套最大限度规避企业风险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