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受挫,Cortana能否为微软的未来负责?达成类似的合作,希望能使其Office应用曲线占领Android平台。硬件的疲软和Windows的衰落迫使微软改变其产品战略。从过去的PC大亨到现在主攻Android,失去了移动市场的微软决心用开源来救赎自己。纳德拉的微软充满了变革的声音,免费和开放成为微软移动战略的主旋律。那么,不再犀利的微软能否被改写呢?微软的两个包袱和三个救命稻草当互联网的重心从PC转移到移动端时,微软可以说是最早的感知者和预见者。毕竟在1996年微软就推出了面向掌上电脑的移动版操作系统,但是微软的遗憾却是继承了PC开发的策略。2007年,Android横空出世,依靠开源免费逐渐入侵手机和平板市场,并在2011年首次超越Symbian,成为市场份额第一。与此同时,微软也加紧了移动市场布局,在2010年正式发布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Phone,但在推广上沿用了Windows策略,并没有效仿Android。随后,在占领硬件的思路下,微软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诺基亚移动。原本以为可以再造一部iPhone,但现实是Lumia和WP已经逐渐小众。WP的市场份额仅占3.2%,而Lumia的销量更是日渐下滑。WP和Lumia非但没有成为微软的中坚力量,反而成为变革的包袱。纳德拉时代,微软、Windows、Office和Cortana成为变革的三根稻草。首先,从Windows开始,Windows10的发布让不少粉丝欢呼雀跃,舆论一直对微软有利。微软在Windows10上打出了三张牌,第一张是免费牌。根据此前微软官方博客的澄清,Win7和Win8.1用户可以在Windows10发布后一年内免费升级,包括盗版用户。第二张牌是多屏融合,全面兼容手机、平板、PC、穿戴设备,弥补单一平台应用的不足,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兼容Android和iOS应用可谓是Windows10的第三张名片。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免费只是一个概念。从最新消息来看,盗版用户仍需支付一定费用才能完成升级。多屏融合的目的无非就是解决手机端的应用问题。兼容Android和iOS应用的初衷也是基于此。然而,WP3.2%的全球份额几乎没有引起开发者的兴趣。大多数开发人员都对Microsoft感兴趣。移植Android和iOS应用程序的计划并不买账。鉴于微软在移动生态市场的边缘化,用Windows10来推动变革只是一种虚伪。微软将第二根稻草押在了office等应用软件上。从去年6月开始,iOS版Office在AppStore上线,随后陆续上线Android版。今年2月,iOS版Office开始支持苹果iCloud等第三方云存储服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Office扩展功能也出现在了iOS和Android设备上。如今,微软直接与硬件厂商合作,在安卓平板电脑上预装了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Onedrive和Skype等微软应用。此前,有不少人暗示,开放office系列应用是微软的不理智行为,将对微软在移动领域的发展造成极大损害,甚至威胁到WP和PC的市场份额。如果微软此举是为了增加收入,最简单的反驳就是Office在iOS和Android平台都免费,这可能是微软改变的最直接体现。微软的语音助手Cortana是第三根稻草。微软小冰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WP用户的一致好评,微信、微博上的一系列动作也让中国用户对小冰不再陌生。作为小冰的升级版,Cortana支持语音功能,在WP手机和微软手环上的表现令人惊叹。5月26日,微软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推出语音助手Cortana的iOS和Android版本。相比于Siri和GoogleNow的闭环,Cortana早已经走向了一条开放的道路。国内的科大讯飞语音助手有扎根安卓的先例,成为众多手机品牌的默认语音助手。微软并没有贸然将这个新产品作为变革的一部分。Windows10+office+Cortana,一个代表着过去的传承,一个标志着现在的改变,一个则暗示着未来的方向。李开复认为,微软的辉煌已经过去,纳德拉未必认同,但微软的未来可能不会像昨天那样辉煌。微软的未来可以预见,每一代巨头的谢幕都是从用户服务到企业服务,从IBM到惠普再到垂死的黑莓。在微软“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战略中,除了在软件和云计算方面向企业用户倾斜外,在用户服务方面也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战略。在系统方面,纳德拉给出了“Windowsasaservice”的答案,也试图在应用上向用户服务靠拢。举个简单的例子,微软前几天创建了热门人脸年龄网站“How-Old.net”,微软自家的Bing图片搜索也开始测试集成“How-Old”人脸年龄检测功能。相信微软未来会推出更多的服务,最终会将这些服务整合到一个产品中。另一个事实是,Cortana已经取代了Bing的语音搜索功能,从Windows10到Office的应用程序也开始将Cortana内置其中,而Nadella处处都是为了Cortana。虽然Cortana被外界定义为类似Siri、GoogleNow的产品,但在微软看来,它是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先锋产品。无论是《钢铁侠》里的贾维斯,还是《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人工智能的未来都已经可以看到了。对于微软来说,无论是Windows等软件服务,还是智能云架构,加上HoloLens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布局,Cortana都可以融入其中,成为服务的一部分。并且Cortana对Android和iOS平台开放。可见,微软希望将其语音助手或人工智能融入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平台中,甚至成为未来互联网产品不可或缺的服务。可以预见,Windows成就了微软的过去,Cortana承担了微软的未来。微软并不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走得最远的。苹果的Siri和谷歌的GoogleNow出现在Cortana之前,都在人工智能方面跃跃欲试。来自中国的百度、讯飞,以及众多创业团队,都将目光投向了面向服务的人工智能。微软过去有很多成就,但这些成就都在阻碍着未来的发展,比如已经深陷泥潭的手机业务。微软的未来可期,但无论是下沉还是变老,时间是唯一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