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OS时代,个人很少有电脑,当时有几万台。80年代,南方受益于改革开放,平均月薪二三百,而北方的收入要低得多。买电脑对99.9%的人来说是正确的人们都是白痴和梦想家。通常,它们仅在大学中可用。必须申请“电脑使用”,而且没有网络。在我的印象中,我第一次接触到DOS系统的电脑是在景区里的电脑算命,是用来做生意的。1985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1.0。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DOS。与命令系统相比,图像WIN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加上鼠标的发明,打开的窗口打败了关闭的Mac。PC起步的时候,国内是从Win95开始用的。那时候台式机降到几千元,Win98电脑比较普遍。那时候系统动不动就死机,操作失误或者安装一个软件就死机了。一个月重装几次系统很正常。Win系统从2000/XP开始就比较稳定了。微软切换到内核的服务器版本。这时候重装系统就减少到一年两三次了。很多时候病毒无法治愈,只能砍掉重启,大量数据丢失,但那时候大部分电脑没有多少信息,没有比现在更多的隐私。PC系统的竞争大概在Win98中落定了。到ME和2000的时候,基本没有竞争对手了。软件开发商只需要制作一个Win版本。Linux\\Unix在中国可有可无。盗版一张CD要5块钱。人们普遍不理解没有实物的软件可以卖到几十万元。如果Win是正版的话,widgets现在赚的可能比苹果还多。当时有一种说法,比尔盖茨说让他们用,以后他会双倍本息拿回来。盖茨不应该天真到认为他可以让中国人支付正版费用。这只是法律费用。他说的应该是你先习惯了,以后就离不开Win了。如果你有一只肥羊,你就不会担心吃不到肉了。只是什么时候宰杀它的问题。事实证明,这一战略具有非常长远的眼光。如果当年微软打击盗版,那么市场空间就留给了竞争对手。反而从长远来看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微软用它来培养用户依赖性。后来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都用上了这一招。现在组装机早已不见踪影。你买的电脑是预装Win的,是正版的,需要厂家给微软买单。现在中国正试图取代Win,使用“国产操作系统”,以避免被微软劫持。我告诉你,这根本不可能。这种尝试现在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一直想做却做不到。唯一的希望就是用开源的linux代码也是困难重重,还有那些所谓的Deepin、Rainforest、Tomato操作系统,别傻了,他们就是用Win系统做出Ghost版的,那就是,在Win下个性化设置,然后制作镜像文件。如果也算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你要我给你一百个。记住一句话,一个根本原则:只要Win版的软件能安装运行,不管外表怎么面目全非,核心还是Win,否则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现在有一种软件技术叫做“中间件”。“有了这种应用,其他操作系统的软件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否则无法安装。操作系统最难的部分是生态,需要足够多的软件开发者的支持。我觉得与其做“国产操作系统”这些无用功,还不如把资源用在Win下如何摆脱对微软的依赖,做好安全性,道理很简单,系统可以不做,不必傻打南墙,后一种方案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去掉所有潜在的威胁功能,加上专门开发的安全防火墙,总比从头“研发”好操作系统要简单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