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机器人。该机器人控制参与细胞运动和癌症转移的特定蛋白质的功能,为构建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复杂设备铺平了道路。科学界认为,它不仅可以用于医学领域,未来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医用纳米机器人艺术图(图片来自网络)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只有十亿分之一米。1纳米只能排列三四个原子,这比单个细菌、红细胞和病毒的长度要小得多。如果我们做一个直径只有1纳米的小球放在一个乒乓球上,从比例上来说,就相当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纳米技术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教授提出。1959年12月,他发表了题为《底部有足够空间》的演讲,创造性地提出“整部百科全书都写在针头上”的观点,成为纳米技术最早的科学预言。借助纳米技术,我们将能够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世界,改善人类的整个生命系统。自发明以来,纳米技术已应用于医学的许多方面。目前,科学家们通过精心设计,已成功将微纳机器人应用于生物检测、智能载药、药物释放、取栓、除寄生虫、杀伤肿瘤细胞、激活细胞能量、光热治疗等领域。纳米机器人(又称“细胞机器人”或“DNA机器人”)的研制属于分子仿生学范畴。它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设计制造,在纳米空间进行控制和运行。纳米机器人将在各个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可精准杀灭病毒、梳理血管、去除动脉脂肪堆积、清洁伤口。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机器人;他们在细胞和体内水平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个机器人可以在血液中运作,发现肿瘤,并输送一种药物,这种药物会引起一种凝血蛋白,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这对多种癌症具有良好的潜在治疗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色列科学家近日研制出一种微型纳米机器人,可以在人体内“巡逻”,锁定病灶后自动释放携带的药物。当你感冒时,你的医生不会给你注射,而是将纳米机器人植入你的身体。该机器人可以检测人体感冒病毒的来源,直接向患处释放药物,达到杀灭病毒的目的。纳米机器人的发展还处于第一阶段,即生物与机械的纯粹结合,更多的是针对纳米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疾病治疗。第二阶段,纳米机器人可以直接由原子或分子组装成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装置,完成复杂的纳米级任务。第三阶段,纳米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纳米器件的结合。值得一提的是,要实现纳米机器人的各种潜在应用,纳米机器人至少必须突破纳米操纵和智能两大关键技术。其中,纳米操纵是指在微米或纳米尺度上对微小物体进行精确操纵;而智能是纳米机器人实际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强化的自动化系统,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探索和决策。除了医疗应用,纳米机器人在其他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场景。因此,有关专家指出,用不了多久,分子大小的神奇纳米机器人将不断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国科学家、未来学家周海中教授甚至在1990年发表的经典论文《论机器人》中指出,到21世纪中叶,纳米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