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蜂窝物联网可以解决问题吗?NB-IoT大火后的一些冷思考……

时间:2023-03-19 12:49:41 科技观察

5月7日,工信部发布25号文,大力推动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即《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发文背景是5G高速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支撑行业大规模智能化建设。重担将落在NB-IoT和4G的肩上。作为新基建的重点内容,有望带动国内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经济发展。早在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就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工信部召开了加快发展5G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题会议。决策层的急切和殷切期盼可见一斑。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在政策大力推动的同时,笔者作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看法,值得参考。1、蜂窝物联网能搞定一切吗?工信部在红头文件中直接点名支持“基于移动通信的蜂窝物联网”。由于蜂窝物联网是由几大运营商直接实施的,从监管者的角度去管理和规划比较好,但是整个物联网呈现出非常碎片化的特点,这与传统的蜂窝通信完全不同。物联网拥有大量的场景和实施对象,需要通过不同的通信方式和组网形式进行完善和补充,最终形成完整的生态链。笔者认为,在政策上过分强调对蜂窝物联网的支持,会给整个市场发出一个不健康的信号。很多原本更适合应用场景的技术或解决方案,因为上述政策导向,也不愿意转向基于蜂窝的通信标准,无论经济效果好坏,客户体验能否得到满足都是一个问题。笔者最近与一家燃气表厂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承认,由于政策原因,他们采用了基于蜂窝的NB-IoT通信系统。事实上,他们的燃气表大多用在北方的农村市场,那里NB-IoT信号无法有效覆盖,更何况每年还要交一大笔通信费,导致很多表无法实现有效通信,导致客户端非常糟糕的体验;工厂原计划近期改用不需要交流量费的自治组网技术,但由于最新工信部25号文件的颁布,上述实施方案将再次搁浅,给企业和客户造成极大的困惑和痛苦。可见,立足市场需求,倡导包容、场景互补,是国内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2.如何保护数据隐私?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所有基于运营商蜂窝网络使用NB-IoT等物联网技术的数据,都必须首先进入运营商的网络和平台,然后由企业从中获取。它涉及到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数据隐私。对于许多公司而言,数据是最重要的资产。如果完全被另一家公司控制,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如何保障?因此,在物联网未来的发展中,尤其是在推进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如果企业的数据保护和数据隐私要求成为刚性需求,那么很多用户肯定会有不同的诉求。事实上,基于自组织网络架构的LoRa、国产Chirp-IoT等物联网技术,可以支持企业构建数据完全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构建自己的私有云或者接入公有云,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的全流程安全管理,客观上来说,这种技术很受欢迎。因此,在大力拓展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是否也应该考虑企业数据的私有化需求?NB-IoT本来应该发展的很好,但是面对物联网的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通信方式提供一些有效的补充或者帮助。只有这样,整个物联网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这样整个市场才会更大,产业环境才会更好。3、产业链价值如何保障?任何一个行业要健康发展,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能够创造价值。国内NB-IoT的发展采取类似补贴的策略,或者类似低成本扩张的策略。目前NB-IoT模组的价格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网上甚至有1美元的NB-IoT模组。企业会想方设法减少服务或降低产品质量以实现利润。这样的产品如果投放市场,包括服务在内的用户体验会不断下降,最终会导致用户离开这类通信系统,最终导致运营商不断赚钱,从而造成这种恶性循环重演。因此,NB-IoT虽然有其优势,但不一定是任何场景下的最佳方式。任何一种技术还是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最好的发展模式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我们也希望以后的一些国家政策或者相关的考虑,能够更多的考虑到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毕竟,不同的通信方式,包括NB-IoT和一些自组织网络技术如Chirp-IoT、LoRa、ZETA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服务于不同的物联网业务场景。物联网市场正朝着更大更广的方向发展。4、是无形的垄断吗?监管机构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相关政策法规的发起者和执行者,发挥着裁判作用。制定的政策要保障不同市场主体享有公平竞争的平等权利。如果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强调某项技术的实施必然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利于整个物联网行业实现长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市场格局。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垄断。垄断只能保护特定对象的利益,从长远看不利于公开竞争的格局。5、政策的“鸡血”与市场的“理性”关于蜂窝和非蜂窝物联网技术路线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相关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发布相关文件。2017年和2018年,工信部先后两次发布微功率无线设备使用要求征求意见稿。2019年11月,52号文件正式发布,对微功耗设备(主要针对非蜂窝自组织物联网)的使用提出了要求。该技术的相关技术规范),然后在2020年5月7日直接提出支持基于NB-IOT的蜂窝物联网技术。每一个相关文件出台后,都是对相关芯片、模组和整机的激励过程蜂窝物联网产业链中的整机企业。短期内,蜂窝物联网市场的增长确实是看得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发现没有一种技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同时,蜂窝物联网在部分偏远地区信号质量差、网络覆盖率低等问题,迫使不少行业参与者回归理性,重新拿起基于自组织网络的技术。相关产品已经多次重复,很多从业者已经习惯了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体现了物联网技术路线上政策的“鸡血”与市场的“理性”之间的博弈。结合行业实际情况,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公平性,有利于物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繁荣,希望相关组织予以重视。6.总结蜂窝物联网和非蜂窝物联网是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都适合各自的应用场景。一旦每一项可行的新技术进入市场,用户的数量就会呈指数级增长。个人电脑、互联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发展都遵循着这个普遍规律。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市场就是鉴定技术的最终手段。一个通信标准如果得不到用户的追捧,没有稳定的收入,被市场无情抛弃只是时间问题,头上顶着“政策支持”的光环也没用。蜂窝物联网和非蜂窝物联网是两条互补的技术路线。保持开放兼容的政策架构,有利于国内实体网络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有利于中小物联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