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运营商混改四季度启动新兴业务

时间:2023-03-19 10:35:58 科技观察

中国IDC8月13日报道三大运营商混改有望在四季度完成各自“混改”方案的制定今年四季度,最早在2015年开始实质性工作。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面对“内忧外患”,按照国资委等机构的统一部署,下一步国资改革企业将扩大到三大运营商。制定下一阶段改革框架和具体推进路线图,其核心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向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外部资本开放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数据分析在内的各类新兴业务,以推动运营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移动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的综合竞争力。据了解,三大运营商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各自的“混改”计划。除了总体框架指引外,它们还将包括对外开放的业务类型和持股比例。一些公司可能还会制定员工改革计划。持股计划等,如果进展顺利,相关推进工作最快将于2015年启动。据悉,推动三大运营商“混改”的目的是想解决当前电信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在宏观层面,确定民营资本在垄断经济领域的地位,发挥其在经济中的作用;中观层面,保护产业创新,协调产业发展;在微观层面,进一步完善运营商体制机制,提升运营商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打破电信行业垄断一直是电信行业改革的长期目标,推动三大运营商“混改”仍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国内电信行业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混改’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为更深入的电信改革奠定基础。”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一位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国资委一直在对运营商体制机制改革进行相关研究,运营商自身也有一些动作。7月15日,国资委通知中央企业开展“四改”试点工作后,经营者混合所有制改革被提上日程。中国电信相关人士明确表示,“具体改革举措将比外界预期更早出台”。事实上,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改革尝试。今年5月,中国电信率先公布混合所有制改革框架方案,宣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移动社交等新兴业务对外资开放,随后引入一批的员工到其DazzlingInteractive和TianyiReading业务公司。战略投资者;中国联通在披露中报后表示,将自上而下主动推进混合所有制,在披露2015年业绩时迈出实实在在的一步,而中国联通在上海等地的分公司则表示已开始探索风险投资业务。虽然体量庞大的中国移动并未透露混合所有制改革措施,但从2013年开始就开始对原有的8个移动业务基地进行重组,并尝试引入合作伙伴。三大运营商的“混改”尝试,一方面符合我国改革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运营商发展的内在要求。“三大运营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所致。”知情人士解释,“内忧”是指“营改增”试点后电信行业业绩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对电信行业的影响。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中日韩三国双边谈判要求进一步开放国内电信业,WTO框架下国内电信业进一步开放谈判即将重启。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三大运营商的改革刻不容缓。多位运营商表示,电信行业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市场环境日趋成熟,运营商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存在障碍。自工信部2012年6月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以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IDC、ISP业务、国内多方通信业务已向民间资本开放,或申请营业执照;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在加入WTO承诺的基础上,新增呼叫中心、国内多方通信、互联网接入、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等四项开放服务;而根据工信部年度工作安排,《接入网业务试点方案》也有望在今年的业务申请中出具并接受民营企业的申请。更重要的是,7月18日,三大运营商合资成立的中国通信设施服务有限公司(俗称“铁塔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预留了入口入口民间资本参与制度设计。被认为是三大运营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其经验或将成为未来运营商改革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