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卫星物联网上天之前,必须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时间:2023-03-18 21:09:12 科技观察

卫星通信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如果未来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利用卫星以低廉的价格上网成本高,速度快,意义重大!4月23日,日本宇宙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发射了第七批“星链”互联网卫星。通过本次发射,SpaceX成功将60颗“星链”卫星送入近地轨道,使在轨卫星总数达到422颗。卫星互联网具备初步运营能力,有望在今年为用户提供服务。毫无疑问,SpaceX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是当今最具颠覆性的跨界创业者之一,从特斯拉电动汽车,到可回收的猎鹰火箭,再到最近热议的卫星互联网,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科技创意逐渐成为现实。在他手中化为现实,令人耳目一新。马斯克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从地面互联到天地共建,发展中的5G和未来的6G是否会被颠覆?专家看门道,笔者梳理了几个与卫星互联网相关的问题,并一一分析。1、使用什么样的频率资源?通信系统使用自己的工作频率,例如Wi-Fi工作在2.4GHz或5.7GHz频段,该频率是国家资源,由无线电管理局管理和分配。SpaceX的卫星互联网也不例外。没有关于其工作频段的公开信息。有媒体说是Wi-Fi,但这些都不准确。大多数卫星发出的是Ku、Ka、V波段(12GHz-75GHz)信号,需要专门的接收终端。埃隆马斯克说,“这些终端看起来就像插在一根棍子上的小盘子。”小碟是一个小型的卫星天线,可见卫星频段依然是它的基本选择。2、接收方使用通用终端还是专用终端?由于SpaceX的卫星互联网工作在卫星频段,现有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外设无法直接接收其信号,必须配备专用接收设备(或现有产品有传统通信和卫星通信两种模式).随着SpaceX的大规模商用,这必将带动相关芯片产业、整机产业以及相应软件产业的发展。这是否意味着相关行业存在巨大的商机?3.卫星互联网会扼杀5G/6G吗?既然SpaceX的卫星互联网可以实现世界各个角落的高速接入,那5G乃至未来的6G会不会被淘汰?笔者认为,传统1G-5G通信技术属于地面互联概念,卫星互联网属于天地通用概念。在建设领域,受用户群体、产业生态、既有利益格局等因素影响,未来地面互联会被星网取代还很难说。补充。4、建设什么样的产业生态和协议标准?对于传统的1G到5G的移动通信,3GPP是其比较大的生态支撑。各种标准化的协议规范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使得行业蓬勃发展。对于SpaceX的卫星互联网,目前仍是一个私有系统,其底层规格和未来互联计划均未公开。不过,据埃隆·马斯克透露,未来会考虑与传统电信运营商合作,共同推进星地互联。笔者认为,开放兼容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前提,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必将推动产业的规范化发展。5、卫星上网资费便宜吗?据埃隆·马斯克称,未来6个月内,将为美国偏远地区3%的用户提供服务。预计80美元/月可以提供1Gbps的下行速率。客观来说,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公道的。Spacex最强大的技术是火箭再利用和多星技术,为大规模卫星发射和快速卫星组网提供有力支持。统计显示,全球有超过30亿人无法上网,接近总人口的一半。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卫星上网资费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下降。不排除未来推出新的互联网服务(如广告收入等)后,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免费接入,这确实是一个宏伟的构想。6、美国的弯道超车策略?美国在5G时代开始落后中国,指望借助卫星互联网等黑科技弯道超车?中国跟不跟?这个问题与技术发展趋势有关。如果通信技术能够让用户体验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那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卫星物联网是否符合要求?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尤其是在地球上蜂窝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美国等国家在传统通信技术上逐渐落后于中国,但这些国家的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不容忽视。通信领域就有这样的超车可能。7、卫星互联网会普及吗?在数字经济时代,每一项有生命力的新技术一旦进入市场,用户数量就会成倍增长。个人电脑、互联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发展都遵循着这个普遍规律。“卫星互联网”会普及吗?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市场就是鉴定技术的最终手段。一个通信标准如果得不到用户的追捧,没有稳定的收入,被市场无情抛弃只是迟早的事,头上顶着“创新”的光环也没用。会不会流行受技术特性、用户心理、厂商博弈甚至政治局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还不确定会不会流行,但是有这个可能。8、我国是否有卫星互联网布局?国外从事卫星互联网研究和实验的厂商很多:比如加拿大的TELESAT已经实验成功,亚马逊也雄心勃勃地公布了低轨卫星计划。中方已开始在这方面大力开展相关工作。中国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分别提出了“鸿雁”和“鸿运”低轨卫星通信星座计划,将分别发射300颗和156颗低轨通信卫星。空间通信网络,两个系统计划于2023年建成。民营企业银河航天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能力为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但是,它们还比较早,不能提供持续的通信服务。9、国家政策和产业机遇?国家发改委已明确,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与5G并列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国家发改委20日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创新等基础设施体系。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中的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包含了卫星互联网,另外包含的项目还有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国家发改委新基建类主要是推动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以不间断、高速、低时延的通信网络为实施的基础设施。因此,对于5G地面网络的缺失,卫星互联网将成为补充全球高速覆盖、城市热点盲点覆盖、户外应用、高机动性应用的天基基础设施。10.小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新驱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卫星互联网是否会比传统通信技术具有颠覆性优势?未来会不会有巨大的商机?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