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稀有的!八部委联手,物联网产业下一步怎么走?

时间:2023-03-17 18:02:39 科技观察

9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再次为物联网产业注入强心剂。《行动计划》指出,为贯彻?,构建体系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充分发挥物联网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方案。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就在第八届国际物联网传感技术峰会上透露,物联网正在成为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关键基础。支持网络化和智能化。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全面感知、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9月初,工信部直属单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也正式发布《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与区域发展报告》,明确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大有可为,产业链条基本完备,部分领域协同发展,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规模能力不断壮大……同时,也存在政策不完善、产业发展布局不平衡、地方发展特色不明显、缺乏骨干龙头企业、研发能力有待提升、产业投资渠道较少、需要关注的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等痛点问题。可以认为,《行动计划》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后,由多个部门联合颁布的。它是物联网产业界一项极其重要的行动计划,揭示了产业发展的诸多重点方向和目标:1、突破核心技术。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新型短距离通信等关键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显着提升;物联网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IPv6等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取得产业成功。突破;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2、完善产业生态。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超百亿、能带动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若干国家物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物联网产业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高价值化发展。3.扩大应用规模。在智慧城市、数字村庄、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传感终端、网络、平台,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技术为主的产业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的产品解决方案有力支持新基建建设;推动IPv6在物联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20亿。4.完善支持体系。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完成40余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建立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搭建试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前行,物联网将随着“多地加快新基建投资建设”的浪潮而成长。从2020年政策设定“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至今,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核心是围绕“构建泛在互联的综合网络”、“形成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平台”、“推进细分领域智能化应用项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0.9%。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6.0%,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8.6%,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5%,道路运输业投资工业增长1.8%。数据显示,到2021年上半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2.4%。而业内普遍预计,下半年,随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可能提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领域重大项目仍将是重点。关注的焦点。正如上海年初发布的《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其目标是到2022年,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融入社区生活,包括建设统一的智慧社区城市数字化基地,建设高效智能智能终端建立设施网络,形成规范有序的智能设施管理机制,构建环境友好型智能建设支撑体系。与《行动计划》类似,也提到社会治理是重点任务类别:目标是推动交通、能源、市政、医疗等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将传感终端融入到社会治理中。统一规划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打造固移一体化。、广义和狭义物联网接入能力,构建综合管理和数据共享平台,充分挖掘多源异构数据价值,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村庄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总而言之,物联网是万千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行动计划》对物联网产业提出了政策引导、人才培养、财政金融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衔接等重要推动力,给了产业更多信心.未来,我们还可以期待各地政府根据区域情况制定的细分策略,期待物联网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