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押注Web3.0,这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

时间:2023-03-17 00:11:53 科技观察

最近,Web3.0似乎有包揽GameFi热点的趋势。其实,Web3.0的概念对于币圈的老人们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开始憧憬Web3.0的宏伟愿景,但当时仅限于行业整体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很多事情只能暂时止步于此理论。目前业内广泛流传着对Web时代的一个区分:1990-2005:Web1.0-Read(可读)2005-2020:Web2.0-Read+Write(可读+可写)2020-?:Web3.0-Read+Write+Own(可读+可写+拥有)可见,Web3.0的重点就落在了“所有权”上。说了这么多,Web3.0到底是什么?我们尝试给出一个定义:Web3.0的愿景是实现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系统,用户可以掌控自己的资产、身份、数据、隐私等权益。所有权。近年来行业发展迅速,DeFi、NFT、新公链、L2、GameFi等本土热点的繁荣,无形中为Web3.0奠定了基础。Token模型让我们很容易掌握(同质)资产的所有权,并在DeFi繁荣的带动下,实现了此类资产在链上的流通和应用。以太坊(L2+PoS)和各种新型公链的推出,表明底层基础设施至少可以满足Web3.0最基本的性能要求。NFT模型可以很好的封装各种非同质化的权益,也是迈向Web3.0的重要一步。GameFi的崛起似乎在提醒外界,是时候开始结合Web3.0的宏伟愿景了。要知道,其实几年前就已经有一波GameFi的火爆了,只是那时候还没有DeFi,所以我们叫它“链改”,但是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所有玩GameFi的人一开始是GameFi。验证模型设计。虽然按照Web3.0的定义,加密货币的发展演化应该都属于Web3.0的宏大愿景,但实际上,最近重新兴起的Web3.0概念可能更偏向于数据所有权,或者广义上讲,更倾向于在Web3.0区块链平台上重塑Web2.0互联网应用。但在专攻Web3.0这块之前,我们需要对整个Web3.0技术应用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实早在几年前,像Multicoin\A16z这样的知名投资机构就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上到下回顾和更新当前的Web3.0栈,并在了解每个堆叠模块的同时,挖掘出还没有炸开的模块。用户终端栈这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层。按照目前的行业演进,可以细分为:钱包密钥管理,比如最常见的Metamask、链钱包TokenPocket、智能钱包MyKey\Argent、硬件钱包;Torus:通过谷歌等第三方账号生成秘钥,登录去中心化生态的分布式密钥管理系统。MulticoinCapital领投,BinanceIncubator、CoinbaseVentures等跟投;魔术:以前是Fortmatic。通过Magic,新用户无需单独注册以太坊钱包,通过邮箱或手机号即可创建、登录、验证钱包。Placeholder领投,光速创投跟投。目前一些主流DApp(如Uniswap、TokenSets、PoolTogether)都支持这种登录方式。DApp浏览器:勇敢的前端托管:这个模块目前缺失,但在去中心化的旅程中似乎必不可少。比如Uniswap官方迫于监管压力,不得不违背反审查原则,主动下架了前端部分代币。虽然目前有像Liquidity代币这样的激励措施推动社区开发前端页面,其中一些将前端托管在IPFS上,但都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继续观察这个模块未来的发展。DApp应用: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层级,也是内部模块更新最快的层级。这里我们不会把这一层的所有模块都算进去,而是挑出一些有代表性和发展性的模块来了解一两个:衍生品市场(futures&options):确定性高、风险相对较低的明星赛道,dYdX等龙头项目,永久的,opyn。算法稳定币:去中心化世界是否需要一个不锚定传统法币的原生稳定币?它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但今年随着OHM\FRAX的超优质性能,算法稳定币的地位逐渐提升。元界&NFT:今年大火,即使是圈外,圈内也一样火爆。它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值得注意的技术发展之一。GameFi:Axie引领P2E风潮,但目前的链游还缺乏最本质的可玩性,基本在重复先发行NFT,再发行游戏代币或治理代币,再打磨游戏的套路。鉴于游戏开发周期的长短以及市场本身的周期,GameFi未来可能会迎来冷静期,但游戏是一个长期的大赛道,同时,游戏资产归属等权益等问题在Web2.0中长期存在,期待Web3.0的修改优化。跨链桥接:多链并存是目前的市场格局,随着公链和L2项目数量的增加及其生态的逐步完善,链上跨链用户资产的需求也会快速成长,跨链桥势必成为刚需。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跨链方案很多,也存在着各种技术取舍,这也是黑客盯上的目标之一。在选择具体的投资标的之前,您必须了解其安全方案。社交:理想情况下,我们期待利用Web3.0技术应用栈重塑Web2.0时代的社交平台,涉及到用户对身份、数据、隐私等权益的归属。这是一大步,也是艰难的一步,值得长期关注。DAO:DecentralizedAutonomousOrganization,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视为一种超越公司的组织结构。“中间件栈”层主要封装了部分业务数据处理逻辑,简化了DApp的开发流程,属于应用层基础设施模块。按照目前行业的演进,可以细分为:链上数据检索层:TheGraph、dfuse。应用和数据存储层:Arweave、Filecoin、Storj、Swarm。链上自动化操作:Gelato、Autonomy、Keep3rV1。这类中间件协议侧重于自动执行,可以弥补目前智能合约需要外部账户触发操作的缺陷,在清算、再平衡、自定义交易等方面有足够的应用空间。链下服务层:在Multicoin的定义中,该模块为可选模块。这个区域一般会以技术为导向,与终端用户没有直接交集,所以我们暂时不展示。其他:Biconomy等区块链开发工具提供商试图通过一系列API来简化Web3应用的交易体验。“Layer2扩展栈”在Multicoin的划分中,扩展栈实际上是划分为中间件栈的链下服务层。现在随着各种扩展方案的推出,我们觉得扩展栈应该单独拿出来。其实各种兼容EVM的公链,还有Solana、Near、Dfinity等公链,也都可以归为扩展栈,只是我们把它们规划到下面的Layer1栈中,这里重点介绍以太坊扩展的当前L2。ZKRollUp:zkSync,loopring。乐观汇总:Arbitrum、Optimism。有效性:Starkware、ImmutbaleX。等离子:波巴网络(OMG)。“第1层堆栈”级别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实际上非常熟悉。它基本上是底层公链的集合,虽然这一层有很多模块,比如:状态转换层、共识层、分片层、P2P层等,但实际上这些模块的区别本质上是一个在底层公链的技术选择上权衡,如Ethereum、Solana、Near、Dfinity、Mina、Polkadot等,各个模块的选择各不相同。但在通往Web3.0的路上,哪条公链能够最终脱颖而出呢?是赢家还是输家,还是每个领导者?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网络基础设施栈”对于终端用户来说,这个层面可能比较陌生和遥远。可以说Layer1本身属于底层基础设施,但是这一层会更低,它是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它服务于Layer1堆栈。目前大致可以细分为:区块分发网络:dRoute、BloxRoute。网络数据包混合路由:NYM。去中心化域名服务:ENS、HNS。网络连接的最后一公里:Helium《回顾与总结》在对Web3.0技术应用栈有了全局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在实现Web3.0宏伟计划的征程中,如何选择自己的一步步?投资方向?这里先介绍一下:Web3.0基础设施:目前业界已经普遍接受了“胖协议”理论,底层协议等基础设施可以很好地捕获价值。ETH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寻找在Web3.0栈中还不成熟或者未来更有可能突围的基础设施是我们的方向之一。这里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三种:公链:您认为公链在未来的Web3.0时代会形成什么样的割据局面。哪些公链可以借Web3.0之风突围。基于工具的基础设施:Web3.0甚至还没有正式推出,像TheGraph和Biconomy这样的基于工具的基础设施仍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具体业务基础设施:如存储磁道。杀手级应用:是的,这个熟悉的名字几年后又回来了。事实上,之前业界似乎有一个共识,即杀手级应用将是Web3.0对互联网应用的重塑。对于大型互联网应用,我们很自然地想到游戏和社交。至于原生的圈内应用,比如DeFi等,其实不太可能变成圈外应用。未来这类应用的主流化,也会被封装成业务逻辑,抽象成大家熟悉的互联网应用。Web3.0堆栈范围广泛,并且与时俱进。确定投资的大方向并不难。在众多项目中选择目标,非常考验眼力和耐心。但是,作为Web3.0的早期探索者,我们应该准备好从现在开始挖掘Web3.0时代的埋伏。杀手级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