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物联网平台”的概念在国内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六年来,在各属性玩家的努力下,行业“上云、上平台”意识进入新阶段,各类物联网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应用还没有大规模铺开,物联网平台还没有到腾飞的阶段。尤其是回顾平台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感受到他们压力很大,一路走来也很不容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代物联网平台的现状……玩家一:持续推出多类行业解决方案,强调成为物联网基础设施领先云计算公司的物联网平台战略具有明显的共性点→普遍强调全栈技术能力和开放的生态环境,希望成为物联网的底层基础设施。因为家里有钱,技术到位,资源到位,是最有能力抓住热点的一批玩家,擅长快速推出客户需要的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但由于定位相似,物联网平台尚不占优,各家互不相让,往往暗中较劲。玩家2:坚持细分领域的纵深战略。Gartner报告指出,物联网的未来是由垂直市场细分驱动的,需要关注细分领域的应用。虽然物联网平台从技术上看是一个低级的泛平台,但在很多企业的战略中,更重要的是专注于细分行业的物联网平台并持续深耕,无论是否有外界产生的新热点应用。玩家3:认真跨界,认真卖产品严格来说,物联网平台是提供丰富功能组合的商业软件产品。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无数销售单一类型硬件产品的公司逐渐发现,客户需要的是一整套智能系统,而不仅仅是某个功能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硬件厂商也需要进行软硬件整合,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开发自己的标准化平台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碎片化需求,成为摆在台面上的事情。玩家四:优势扩散开辟新业务当市场占有率足够高,公司无法满足单一细分领域的收入增长时,可能会依赖物联网平台开辟新的业务类型。但新业务与老业务之间应该存在继承关系,支持企业复用成熟模型,快速开发新场景应用。如果采用新的、碎片化的发展模式,恐怕要交学费。玩家5:老企业慢慢成长,寻找新方向人的喜怒哀乐各不相同,企业亦然。同样在细分领域,有的行业有大量资金和需求支撑一条产业链,有的行业多年没有看到需求的增长,让人提不起动力。这样的情况近年来并不少见。但尤其是在投资者面前,物联网平台需要展示其业务增长潜力。因此,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很多细分平台都进入了新的应用场景。最典型的就是无数平台厂商从家用硬件转向工业物联网。玩家6:从IoT到AIoT,大家都知道重新包装AIoT很流行,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IoT平台变成了AIoT平台。厂商将物联网平台定义为专注解决“设备物联网”问题,将AIoT平台定义为能够在物联网平台之上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据运营”。品牌更新是指平台接入的设备数量和种类达到一定规模,具备为客户提供数据运营服务的能力。这是制造商炫耀肌肉的一种方式。玩家7:与巨人建立关系是一条捷径。物联网平台的技术门槛并不高。随着竞争对手的逐渐增多,技术同质化的问题最先被客户发现。因此,在说服客户时,往往还有另外两个成功的关键:一是成功的案例;二是成功的案例。另一个是生态合作伙伴。趁着云计算龙头企业都偏重生态共建的优势,能够在生态细分领域参与物联网平台,不仅可以丰富和提升产品能力,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宣传曝光度和生态中的项目资源。这对平台业务是一个很大的推动。选手8:认清现实,黯然离场,“听说XX一家今年要死了。”市场上时不时可以听到这样的消息。整个物联网平台行业仍处于探索阶段,资本回归平静,企业向细分领域聚集。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成熟稳定。这期间,一些商业模式不清晰,无法获得稳定现金流的平台。实在是太难有资本和决心“一路摸黑”,最后不得不解散团队另谋发展。以上内容为作者个人总结。由于资源和眼界有限,难免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欢迎广大读者指正、交流。但无论如何,笔者认为,物联网产业的下一阶段发展一定是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关键需求是平台和软件工具的使用,以及场景解决方案的推广。现阶段市场上有数百个物联网平台,未来的洗牌在所难免。我们一起工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