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又一科学家重回学术界,AI产业发展渐凉?

时间:2023-03-16 01:17:57 科技观察

近日,有媒体报道,原蚂蚁金服副总裁、首席数据科学家袁奇正式加盟复旦大学,担任“复旦·皓清”特聘教授、复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研究所。公开资料显示,齐源200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2007年加入普渡大学,成为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的终身教授。2013年统计。2014年,齐源回国担任阿里巴巴副总裁。2015年加入蚂蚁金服,创立并领导蚂蚁金服人工智能团队,并担任蚂蚁金服首席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科学家正在陆续回归学术界。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正迎来第三次浪潮,其代表成果就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依托强大的技术资源和海量数据,凭借其良好的复杂特征提取和表达能力,擅长对数据中的结构化信息进行建模。它被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推荐系统等,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投入,包括吸纳国内外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但几年后,曾经入行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又回到了学术界。例如,2017年3月,负责“百度大脑”项目、兼任百度首席科学家的吴恩达宣布辞去在百度的工作,选择与深度学习一起回归。项目,并在Coursera平台上线深度学习系列课程;2018年9月,担任谷歌云机器学习部主任近两年的李飞飞回到斯坦福大学,担任面向人类的人工智能研究所(HAI)的联席主任;2019年3月,张彤辞去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一职,任香港科技大学与创新工场联合实验室主任;2019年11月,时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与微软研究院负责人的沉向阳宣布离开微软,加盟清华大学,担任双聘教授;20202020年7月,原旷视科技南京负责人魏修慎离职,出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2020年7月下旬,字节跳动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马维英辞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工作;2021年8月,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雷宣布辞职,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任助理教授;……离职原因是什么?AI科学家“逃离”大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有问题吗?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从科学研究和学术的角度来看,一些人工智能研究具有学术价值,但未必具有市场价值。对于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就目前的人工智能产业而言,这项技术的发展可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人工智能的落地难度。一方面,科研投入巨大,企业面临科研投入与商业产出之间的压力;重新审视职业方向,重返大学正成为一种趋势。二是从国外聘请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由于身处海外,长期与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环境和市场脱节,导致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得不到国内市场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存在人才储备不足、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全国有效人才缺口30万。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建设加速推进。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50所人工智能学院、研究所或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宣布将人工智能专业纳入新批本科专业目录。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得首批建设资质;共有180个;截至目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215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188所高校开设智能科技专业。但由于部分高校之前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该学科的教师普遍缺乏完整讲授人工智能课程的能力,也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因此常被批评与人工智能脱节。企业的需求。AI科学家回归学术界,不仅填补了师资空缺,而且凭借其在企业的工作背景和自身的技术实力,培养出的学生将更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也能更好地促进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写在最后:可见,这些回归学术界的AI科学家,无疑为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输送搭建了通道,同时,这也为产业界的合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