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规模逐渐扩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大大增强。
主要监测运动和心率的智能手环近年来备受关注,一度被消费者誉为掌上明珠。
不过,近一段时间以来,智能手环的发展之路似乎有些坎坷。
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智能手环占据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的一半;在2019年第二季度可穿戴设备报告中,IDC剔除了手环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智能手环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市场份额将下降至28.5%。
智能手环正在衰落。
我们要面对的是,智能手环功能单一,很容易被其他电子产品替代。
虽然不少品牌在外观上下功夫,让智能手环变得更加时尚。
,但效果甚微,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有限。
正是有了这样的发展瓶颈,智能手环才应该找到出路。
近日,笔者了解到了这样一款既可以作为移动电源,又可以监测运动情况的智能手环,叫做Boost Band。
据悉,Boost Band是全球首款移动电源智能手环,支持大部分智能产品。
您可以用这样一款小巧方便的手环来替代笨重巨大的传统移动电源。
使用说明:将数据线分别插入电源插座和智能手环,开始为Boost Band充电。
给智能产品充电同样简单,只需将数据线分别插入智能产品和手环即可。
使用功能:Boost Band的Micro USB和USB插座使其适用于大多数智能产品,并且配备毫安存储电源,可为iPhone 6补充50%-60%的电量,为三星Galaxy S5补充30%的电量。
%-40% 的电池电量。
设计目的:Boost Band表示该产品的设计目的并不是让你获得3、4次充满电,而是帮助你通过手环更舒适地使用移动电源。
从Boost Band上,我看到了智能手环的另一大亮点,突破原有的功能特点,寻找其他额外的功能优势。
或许这将为其他智能手环品牌提供思路。
要知道,如今的智能手环市场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
同时,相关人士认为,智能手环还有一个问题:无法分析数据。
手环只是一个载体。
作为一个智能产品,它只能记录数据。
这还远远不够。
消费者在购买智能手环时,希望通过自己的运动数据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
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指导并连接相应的健康服务。
诸多问题的出现,让很多消费者对此感到厌倦,因此智能手环的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转型升级?刚才也提到,突破原有的功能限制,无论是蓝牙,还是移动电源等,似乎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