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olens、Magic Leap、Meta被业界公认为全球三大AR耳机。
我们刚刚试用了发货的Meta2,国内第一款,全球不到10款。
虽然知名度不如 Magic Leap 和微软,但在 2018 年 1 月获得 1 万美元 A 轮投资、2016 年 6 月完成 1 万美元 B 轮融资后,Meta 的行业地位正处于巅峰。
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将HoloLens视为Meta的竞争对手。
这似乎没有问题,因为两家公司做的事情非常相似。
但Meta首席执行官梅隆·格里贝茨(Meron Gribetz)并不乐意接受这一观点。
“HoloLens 想做的事情在很多方面与 Meta 类似,也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操作,但仅仅动动手指并不代表未来。
HoloLens模型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Windows的交互方式,未来的交互方式一定是更加自然的方式,你的大脑就是你的操作系统。
“其实,全球三大AR耳机的成像原理都不同。
HoloLens是微型投影仪,Meta是光学镜头反射。
MagicLeap据说是视网膜投影。
Meta作为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AR创新科技公司,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垂直整合”——与AR/VR领域的其他公司不同,神经网络在人工智能等方面拥有强大的开发能力,而且这种开发能力延伸到了硬件上。
正是得益于Meta独特的“软硬融合”基因,基于神经科学原理开发的“自然机器”Meta 2早在今年第一季度就迫不及待地开启了。
Meta 2 开发者套件的预购价格为美元,预计第三季度发货。
在经历了令人失望的门票延迟后,正当人们快要失去耐心时,Meta 终于发布了它的第一个官方拆箱视频。
你会在下面看到它),这似乎暗示它将被运送。
果然,Meta 2 开发者套件此后不久就开始发货。
事实上,在Meta 2之前,Meta就已经推出了两款AR耳机——美元Meta 1和美元Meta Pro。
但显然,他们并不是焦点。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Meta最新一代的AR耳机,也就是刚刚发货的Meta 2。
正如我们一开始提到的,这是中国第一个Meta 2。
51VR美国分公司拿到后,只玩了一会儿,就立即把它带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小编听说他早早就被堵在了51VR的门口。
周六(24日)凌晨5点,他第一时间拆箱Meta2,拿到了国内第一手评测。
Meta 2的优点 ● 90°FOV(你可能不相信,但这是事实); ● 2K分辨率(*,非常清晰); ● 美元(不到 HoloLens 的三分之一); ● 佩戴舒适(虽然看起来有点笨重); ●强大的手势识别能力(至少比HoloLens好很多)。
Meta 2的缺点: ●太大(所以我们称之为AR头戴式显示器,而不是AR眼镜); ●需要外接PC(嗯,和前两代产品一样); ●应用实在是太少了(几乎没有Play,更不用说演示视频了)。
Meta 2 开箱评测。
与许多尖端科技产品一样,Meta 2 开发者版采用了一个大的矩形包装盒。
Meta 2的衬线草书字体给人简单的第一印象。
包装盒分为两层:上层为配件层,内含电源适配器(含各种标准的插头)、底座等配件;下层是一个被精心包裹在布袋中的Meta 2 AR耳机。
打开后是这样的: Meta 2 设计&硬件 Meta 2 的设计很有科技感。
单纯看造型,就给人一种“黑科技”的感觉,而分布在机身各处的棕色“皮革”点缀,让它一点也不老气,很难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发者版本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没有集成计算单元,但考虑到内置显示屏,Meta 2 仍然采用了主动散热方案,并在机身顶部设计了一排散热孔。
实际体验中,噪音控制非常理想。
如果不把耳朵凑近的话,基本上很难感觉到风扇的存在。
作为一款尖端科技产品,Meta 2自然没有太多的物理功能按键,只有音量调节(+/-)、开机、图像拍摄按键。
值得一提的是,据51VR工作人员介绍,拍照按钮是Meta预先设计好的,还没有最终确定,这意味着目前还不能正常使用(有点尴尬,不过好在不算太大)。
问题)。
具体来说,新的显示技术将智能手机屏幕放置在半透明凹形塑料盖上,塑料盖作为反射介质,将屏幕发出的光反射到人眼中。
塑料盖正前方的区域据说使用了含有少量银的涂层(未经证实,但可以用作镜子),既可以将智能手机屏幕的图像反射到眼睛,又可以让外部光线透过渗透进来,这就创造了一个不完全隔绝的环境。
与微软的HoloLens类似,在Meta 2的正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的摄像头和传感器阵列,主要用于环境和深度感知以及跟踪用户的手部和头部运动。
Meta 2需要连接到PC才能工作,因此提供了一条三点电缆。
HDMI 1.4b和USB 3.0直接连接到PC的相应接口,电源接口需要通过适配器连接到插座。
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细节:电源适配器是Made in China。
当然,这并不奇怪。
毕竟很多国际品牌配件都是中国制造的。
好吧,我们来看看Meta 2的核心技术规格:Meta 2 PC要求从Meta官方给出的PC要求来看,其要求并不比主流PC VR头显低,有些部分甚至更高。
例如,CPU要求达到桌面级Intel Core i7,而大多数PC VR耳机(包括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基本Core i5级别就足够了。
显卡方面,NVIDIA GTX或AMD R9首发,内存要达到8GB,操作系统为64位Windows 8.1或以上。
其他要求包括10GB存储空间、HDMI 1.4b/USB3.0接口等。
此外,还需要安装64位5.3x版本的Unity图像引擎。
我们仔细看看:体验过Meta 2佩戴体验的朋友可能早就发现,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用“AR眼镜”来形容Meta 2,而是用“AR头戴式显示器”,因为它看来真的不能用“眼镜”来形容……那么,“笨重”的眼镜佩戴体验如何呢?虽然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没有测量 Meta 2 的重量,但感觉它比 HoloLens 轻很多,因为它缺少电池和计算单元。
Meta 2采用头带+头带的佩戴方式,调节非常方便,自由度很高。
基本上任何头型的人都可以安全佩戴。
顶部头带的存在可能会让Meta 2看起来不够酷,但没有什么比保证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更重要的了不是吗?另外,由于预留空间比较大,Meta 2即使戴眼镜也能毫无压力地使用,这对于平时戴眼镜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Meta 2的应用体验应该是重头戏,因为基本上任何看过Meta 2相关演示视频的人都会被它的魔力所征服,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在体验之前,脑海中浮现的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但遗憾的是,以上场景都没有……我们体验的Meta 2只是附带了一些“无聊”的演示。
是的,“无聊”这个词有一点贬义,但事实就是如此。
比如,如果把一些“小球”放在一个“圆盘”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手“拉动”这个“圆盘”,让它旋转起来;或者,一堆字母,当用手“触摸”时,字母“响应”颜色变化,就是这样。
此外,工作人员还向我们展示了他们自己开发的一个演示——这是一个AR商场概念,展示了鞋子和家具的小演示。
当你拿起鞋子并发出语音命令“爆炸”时,鞋子就会分解,当你发出“恢复”命令时,鞋子就会恢复。
总的来说,demo数量很少,内容也比较常规,还没有太多惊喜。
从实际体验来看,相比迄今为止只能识别两种手势的 HoloLens,Meta 2 无疑要强大得多。
它可以通过多种手势来控制叠加在现实世界上的虚拟图像,例如滑动、旋转,甚至拉伸或拖动都没有问题。
即使是从未体验过的人也能很快适应,因为这些手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
更棒的是,分辨率提升到*后,Meta 2呈现的画面清晰度令人惊叹(更不用说所谓的2K甚至4K分辨率的VR头显了,因为感官体验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可能是因为刷新率只有60Hz,所以当你快速转动头部时,你会发现屏幕会有拖影,但基本不会造成头晕等问题。
另外,即使需要通过线缆与PC连接,也不用担心在使用过程中像VR耳机背面的“小辫子”那样带来太多的不便。
继续回到主题。
与过于封闭的VR相比,AR无疑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但也对计算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我们见过的大多数无线AR头戴式显示产品不同,Meta 2需要连接到高性能PC才能工作。
这确实是一个缺点,但也是我们能力范围内可靠的解决方案。
毕竟PC强大的计算性能远远不是移动解决方案可以比拟的。
这样一来,Meta 2这个基于神经科学原理开发的“自然机器”就拥有了“取代显示器”的使命,进而让人们可以用自己最习惯的手势进行交互——滑动、旋转,甚至拉伸、拖拽,只要你想,都没有错。
像Meta这样的概念也可能为其他AR耳机制造商提供新的思路。
因此,我们现在没有必要讨论Meta 2是否值得,是否需要这样一个需要连接PC才能工作的AR耳机,或者其他这样的问题,因为它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和它可以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假以时日,它将在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教育、制造、医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Meta似乎都在努力改变原来有些高不可攀的品牌定位,转而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展现自己。
从以前的“太空眼镜”到如今的“Meta Vision”,从Meta Pro的USD到Meta 2的USD(不到HoloLens的三分之一),但仍然不够人性化。
当然,现在讨论售价没有多大意义。
毕竟AR头戴式产品距离消费市场还很远。
我们只能等他们从2B转向2B2C,再慢慢过渡到2C。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3到5年,也可能更久,但总有一天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