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莱斯大学计算机专家Moshe Vardi教授近日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宣称,智能机器人将能够通过今年对于大多数人类工作岗位来说,全球失业率将超过 50%。
由于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很可能会更快被智能机器人“失业”。
今年早些时候,国际劳工组织(ILO)表示,未来20年,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一半以上工人将面临智能机器人引发的失业危机,影响超过137人。
万人。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20年,全球近一半的工作岗位面临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风险。
那么,未来20年哪些工作面临风险?据有关专家预测,以下行业将受到较大影响。
1、工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将取代大量简单重复性工作。
“机器换人”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如,近年来,我国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都处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领域。
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不少人类岗位已被智能机器人劳动力取代。
另一个例子是富士康,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曾经雇佣过1万多名工人。
现在,它使用智能机器人取代了一半以上的劳动力。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省了工资成本。
另一个例子是雷柏科技位于中国深圳的生产车间。
生产线的主角是可以灵活翻转的智能机器人。
雷柏科技的直接生产员工数量已经从十多年前巅峰时期的多人锐减到现在。
每年也能节省不少开支。
2、金融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将影响银行与客户的互动方式。
例如,过去需要在柜台办理开户、理财或转账服务,但现在智能机器人或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一个例子是银行贷款。
大量的个人数据可以告诉你这个人是否按时偿还贷款,是否曾经涉嫌欺诈。
甚至他的购买记录和家庭出入境状况都可以作为参考标准。
这样的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远比信贷员的分析能力强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南大电子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小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信息比对区分普通客户和VIP客户,进而提供个性化服务,更有针对性地推荐金融产品。
推出特别优惠。
3.与医疗领域的普通医生相比,智能机器人可以轻松完成需要极度专注和精确的小手术。
手术时,机械臂可以穿过胸部、腹壁等组织,比人手更精准、更快、创伤更小,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目前,全球33个国家的医院已成功开展超过60万例智能机器人手术。
此外,在医院,智能机器人可以提供精准导航、预约挂号、账单缴费、病史采集、疾病识别等全流程服务。
例如,中国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板桥院区的智能机器人“小艺”就可以提供指路服务。
导航、智能引导、预约挂号、健康教育、娱乐互动等服务还可以辅助医生查房。
4、在法律领域,美国已有数十家律师事务所聘请了智能机器人罗斯。
它是一个由IBM人工智能系统驱动的虚拟助手,可以同时回顾数以万计的历史判断。
此前,这项工作需要一名初级律师来完成。
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解决。
此外,ROSS会更好地处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作为一个机器人,它可以忽略情感因素,完全中立,没有偏袒。
但目前罗斯还无法处理整个案件并在法庭上进行热情的辩护,所以严格来说,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律师。
从上述行业的情况可以看出,未来20年很多人将面临智能机器人带来的失业危机;不过,人们无需过多担心未来的就业前景。
事实上,早在2000年,中国科学家、未来学家周海中教授就在文章《论机器人》中预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时代即将到来。
他认为,智能机器人将逐步取代人类的一些较危险的工作和大量繁琐的机械工作。
它们将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和好处,也将为人们提供许多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新工作岗位。
邮政。
因此,人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