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5年智能手表市场最全面回顾! Moto360进入中国

时间:2024-05-22 16:49:46 科技赋能

Apple Watch后,国内智能手表市场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玩家。

去年9月第一代Moto亮相后,这款“最美安卓手表”进入中国的消息不胫而走。

由于随后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交接以及Android Wear系统的本地定制,争分夺秒的第一代Moto未能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这并不能阻挡中国玩家拥有这款安卓圆形手表的愿望。

联想CEO杨元庆在一次活动中透露,第一代Moto(“水货”)在中国的激活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

一年后,第二代Moto如期在IFA上亮相。

联想同步推出,国行版Moto正式登场。

新款Moto,售价1000元起。

与上一代相比,新款Moto主要有以下变化:有普通版和运动版可供选择,运动版内置GPS运动追踪芯片;有42毫米和46毫米两种尺寸可供选择,42毫米尺寸中还添加了玫瑰金。

版本;添加“凸耳”设计,并将侧面按钮移至2点钟方向;屏幕分辨率提升,处理器改为四核高通Snapdragon型号;支持表带“快拆”,官方表带增加更多款式个性化定制选项(表壳、表圈、表带);普通版海外起售价提升为美元,国行对应价格为人民币;国行Moto搭载定制版Android Wear系统:Google Now被Mobvoi取代。

Apple Watch国内销量已突破百万,Moto将成为苹果称霸中国智能手表市场以来的第一个大牌竞争对手。

当然,国内智能手表市场今非昔比,Moto未来的表现仍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放眼全球,Apple Watch 一季度销量破万,迅速成为智能手表行业的“巨头”。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市场,苹果都垄断了第一销售梯队;以新款Moto的到来为标志,智能手表市场第二梯队的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

这场战斗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Fitbit Surge 开始发售,Pebble Time 开始众筹。

在三月份的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上,瑞士手表制造商竞相展示新款智能手表产品。

Apple Watch发布后,国产智能手表新品随即出现,让人头晕目眩。

来到正在进行的IFA展会,消费电子厂商推出的智能手表已经开始从新来者转变为主角。

半年多过去了,除了领头羊苹果之外,智能手表市场已形成六大玩家争夺第二梯队的新格局。

1、运动手表,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全功能手表,打算将整个手机搬到诺晓的表盘上。

没有总体的想法。

运动手表只是想结合智能,在专业健身和户外运动中走得更远。

运动手表厂商已成为智能手表行业寻求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运动手表群体中主要有三类玩家: 1、手环厂商。

曾经有人打过一个比喻。

如果把智能手表比作可穿戴市场的“智能手机”,那么运动手环就是“MP3播放器”。

在理想的形态下,智能手表确实可以包含手环的所有功能。

虽然到目前为止手环的销量比手表还要好,但这并不妨碍运动手环厂商推出代表未来的智能手表。

Fitbit Surge是可穿戴巨头探索“手表为主”的运动手环的第一步。

首次采用完整的手表显示屏,Fitbit Surge 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多达 16 种运动模式记录。

需要强调的是,Apple Watch 运动版并不是运动手表。

它所能实现的运动健身功能与专业运动手表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Fitbit Surge,售价2元。

导航设备制造商Garmin是一家来自美国的GPS产品开发公司。

此前它已经推出过多款户外运动手表。

Garmin手表细分运动健身领域,推出健康生活、骑行、跑步、铁人、高尔夫等多个系列手表。

今年1月,Garmin发布了三款户外运动手表,主打地图导航,内置GPS定位功能。

它们配备了数字指南针、高度计、气压计等。

高端Epix手表还内置世界地图。

Garmin 的新款手表,售价从 1 美元到 3 美元不等。

运动装备公司 除了手环和户外运动制造商之外,阿迪达斯也成为运动手表市场的最新进入者。

在IFA上,刚刚被阿迪达斯收购的Runtastic推出了首款智能手表Runtastic Moment。

Runtastic Moment 售价从美元起,配备一系列传感器,专注于运动追踪(也可以在游泳时佩戴)。

在耐克宣布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后,阿迪达斯的补足表明了传统运动装备企业对于这片蓝海的不渝决心。

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耐克等运动装备公司加入专业可穿戴市场。

Runtastic Moment,售价美元起 点评:无论是进军日常健身运动智能手表领域的手环厂商Fitbit,还是定位户外运动伴侣的GPS手表品牌Garmin,他们都实现了在Apple Watch的冲击下销量增长喜人。

分数。

相比之下,三星第二季度可穿戴设备(主要是智能手表)销量同比下降25%,Jawbone手环被挤出榜单前五名。

不出意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手环制造商、导航设备制造商和运动器材公司加入运动手表阵营。

专业运动手表正在成为除全功能智能手表之外的最大力量。

  2。

LG Watch Urbane是一款售价1000美元的Android Wear手表,提前一年进入智能手表市场。

面对刚刚起步的Apple Watch,Android Wear手表阵营依然无法昂首挺胸。

谷歌对Android Wear方向的掌控,让习惯了开放的Android手机厂商颇为不满。

Android Wear手表在外观方面的多样化卖点也因为系统问题而大打折扣。

总结起来,Android Wear手表在用户体验方面至少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首先,Android Wear手表不独立。

事实上,不仅是Android Wear手表,包括Apple Watch在内的大多数全功能手表都依赖于手机。

苹果和安卓手表系统直到最新版本才添加独立WiFi连接支持。

此前,他们都使用手表应用来同步手机的后台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减少手表端的计算,延长电池寿命,但也带来了手表应用运行卡顿、响应慢等体验弊端。

智能手表并不是独立的,其使用场景也受到很大限制,比如最常见的“我出门不想带手机,只想带手表”的场景。

另外,Android Wear手表对与Android手机的配对要求很高,这也排除了很多潜在用户。

其次,Android Wear 手表上的应用程序非常糟糕。

Apple Watch 上的应用体验很糟糕,Android Wear 手表上的体验更糟糕。

至少从一开始,苹果就拥有统一的应用商店和设计规范,保证了Apple Watch App的基本质量。

长期以来,Android Wear平台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App功能和操作的交互。

手表用户的用户体验极其碎片化,学习成本较高。

除了应用上缺乏一致性之外,Android Wear在用户友好性和系统设计的细节控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手机的同质化和全功能手表应用的“阉割”,谷歌不得不面对,苹果也同样如此。

最后,Android Wear系统与手表硬件的配合不佳。

Android Wear手表软硬件协调性较低,这在交互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我们先看一个正面的例子。

除了传统的触摸点击和物理按钮操作外,Apple Watch 还拥有 Forch Touch 触摸重按和 Digital Crown 数字表冠等更多交互功能。

多重交互的加入可以让智能手表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也让其在交互层面超越了手机的狭隘范围。

Android Wear还可以在系统层面添加多交互支持,但Android厂商在硬件层面很难与苹果匹敌。

向手表系统添加新的交互需要更改硬件。

谷歌和Android厂商还没有协商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直到现在Android Wear手表还继续沿用Android手机的传统交互方式。

虽然后来加入了手腕震动感应操作,但Android Wear整体上缺乏“像样”的交互方式,仍然使其落后于时代。

点评:面对Android Wear的这些问题,Android厂商不会坐以待毙。

一方面,敦促谷歌推出更开放、更精细、更独立的新系统。

另一方面,逃离Android阵营,采用自家系统也成为个别厂商的新选择。

当然,像HTC这样手机业务迫在眉睫的Android厂商可能无法满足他们对新兴业务的渴望。

此外,国内厂商能够在智能手表上对Android系统进行定制和优化到什么程度,目前还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相比于高高在上的苹果,如果Android阵营能够抓紧时间解决问题,Android Wear仍将是未来最有可能被大家普及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

  3。

其他投奔Android系统手表自立门户的代表无疑是三星。

其低端手机上安装的Tizen系统被用于三星最新一代的智能手表中。

三星摆脱传统的方形手表设计,在 IFA 上推出了首款圆形手表 Gear S2。

这是一款采用物理可旋转表盘“Bezel设计”并通过Tizen系统实现全新交互体验的智能手表。

三星Gear S2,售价尚未公布。

通过旋转圆形转盘,三星Gear S2可以调用用户喜爱的应用程序,或者进行滚动、切换等界面操作。

这套交互,官方称之为“旋转UI”,就像Apple Watch上的数字表冠一样,让玩家能够更加优雅地操控手表。

逃离Android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平台上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数量。

目前,Tizen 已经拥有数千个第三方应用程序,这与 Android Wear 平台上的应用程序数量没有太大区别(谷歌今年 6 月公布的数量为 1000 多个)。

与时间赛跑,一方面开放SDK,另一方面与各大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专属App(支付宝也在其中)。

Tizen系统正在竭尽全力弥补其生态缺陷。

点评:除了watchOS和Android Wear之外,Tizen走上了全功能智能手表的第三条道路。

虽然目前只有三星可以在智能手表上使用自家系统,但如果Android Wear阵营继续颓废,像LG(拥有webOS)这样的厂商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智能手表上使用自家操作系统。

微软自称为“全平台”操作系统的Windows 10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智能手表市场。

演进轨迹与智能手机市场不同,智能手表系统之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4、跨平台手表跨平台手表是指不具备独立操作系统,可以与不同系统的手机配对(兼容)推送信息的智能手表。

跨平台智能手表通常由中小型制造商或初创公司推出,以支持更多型号以实现更多销量。

作为智能手表领域的先驱,Pebble 也是最知名的跨平台手表品牌。

Pebble最新款智能手表Time于今年2月在Kickstarter上推出,并创下单价超过2000万美元的众筹新纪录。

Pebble手表打破了上一代黑白墨水屏的传统,首次采用彩色电子纸显示屏。

Pebble Time,众筹价格为美元。

全新设计的时间轴操作界面,将手机上的通知信息按时间顺序排列在时间轴上。

硬件设计相互呼应。

Pebble Time表盘右侧的三个按钮分别对应检索“过去”(过去的新闻)、“现在”(实时信息)和“未来”(待办事项)信息。

Timeline 甚至允许开发人员将信息直接从云端推送到 Pebble,而用户无需在手表或手机上安装客户端。

经过多年的潜心发展,今年年初Pebble应用商店已经拥有超过3款第三方应用。

随着众筹神话的延续以及进军中国市场,走极客路线的独立智能手表厂商Pebble依然会有不一样的明天。

点评:随着Android Wear支持iOS平台(可与iPhone配对),以及三星Tizen手表未来兼容iPhone,跨平台手表的定义更加丰富。

即便如此,跨平台手表仍然不太可能成为主流,比如未来将 Apple Watch 适配到 Android 手机上。

Android Wear手表目前支持iPhone,这更多是出于扩大受众群体的战略考虑。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表的独立化是大势所趋。

当智能手表完全摆脱手机的束缚时,跨平台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事实上,Pebble 的“时间轴”UI 很大程度上不需要手机联动。

即使未来Pebble手表与手机完全分离,它仍然会有一个简单的UI解决方案来充当“操作系统”。

对于那些只想充当手机麦克风的跨平台手表来说,需要认清大势,早做准备。

5、传统手表自去年9月Apple Watch亮相以来,以瑞士手表为代表的传统手表行业就听到了“狼来了”的呼声。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在今年3月的瑞士钟表展上,一些传统手表制造商展示了他们的智能手表。

以精准计时而著称的百年灵首款智能手表B55 Connected,专注于让计时功能变得更加智能。

通过智能手机上的配对应用程序,B55 Connected用户可以调整时区、时间提醒等计时功能。

这就是百年灵腕表在大屏手机上进行更为复杂的时间功能操作的智能理念。

除了时间功能之外,这款智能手表没有更多的应用。

百年灵B55 Connected,价格尚未公布,以“传统手表外观+常见智能功能”进入智能手表市场,正在成为一些小型传统手表厂商的选择。

继去年流行的Withings Active之后,Vector智能手表在瑞士钟表展上首次亮相。

来自英国的Vector Watch拥有传统的手表工艺,但它的面貌是可以改变的。

它采用黑白电子显示屏,可以显示手机推送信息,并进行基本的健身监测。

Vector 手表,售价从美元起。

在瑞士各大手表制造商中,还有一款大步智能化的典范,那就是泰格豪雅、谷歌和英特尔推出的Carrera Wearable 01智能手表。

Carrera Wearable 01 是基于原来的黑色 Carrera 手表而设计的。

它采用Android Wear系统,英特尔提供内部芯片和其他组件。

除了提供精确计时之外,Carrera Wearable 01还为手表用户提供包括定位在内的多种Android功能。

泰格豪雅Carrera可穿戴01,售价1美元 除了泰格豪雅之外,“呼声最高”的斯沃琪也在开发多款智能手表。

其中,主打运动健身的《触零一》即将上线。

支持NFC和移动支付也成为斯沃琪新款智能手表的一大特色。

Swatch Touch Zero One,价格尚未公布。

除了为手表增添智能功能外,传统手表厂商也开始思考表带。

IWC万国表于今年5月推出了一款0美元的智能手表IWC Connect。

该手表在其传统表带上添加了圆形组件,以实现健康监测和联网功能。

在此之前,万宝龙手表已在表带中加入智能组件,将其改造成智能手表。

IWC Connect,售价0美元  点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不少瑞士手表厂商都展示了智能手表新品,但除了泰格豪雅等少数品牌外,大多数瑞士手表厂商展示的智能手表工厂都是“小题大作”。

“谨慎”的智能或许是传统手表厂商不得不采取的市场策略。

毕竟,传统手表是他们业务的重点和特色。

不过,定制版Apple Watch的推出表明,苹果正在觊觎豪华手表市场。

更重要的是,由于包括智能手表热潮在内的多种因素,瑞士手表业的衰退可能正在加速。

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SWI)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瑞士钟表出口同比下降9.3%。

7月份瑞士手表出口创五年来新低,创11月份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传统钟表业已经拥抱变革,经历了最后一波电子化浪潮。

在这波情报浪潮中,它能否抵御强大外敌的入侵呢?   6。

国产手表 国产智能手表正在兴起。

目前,国内智能手表市场已形成以下三支重要力量。

1、Android手机厂商华为Watch今年3月的亮相堪称“完美”。

这款被外媒誉为“最美Android Wear”的国产手表将于本月在海外市场上市。

不出意外,华为Watch也将很快以定制版系统登陆中国市场。

华为Watch,美元起价 点评:除了联想、华为,小米、魅族等国产手机厂商也盯上了全功能智能手表。

小米智能手表可能会在年底发布。

随着Android Wear正式进入中国,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内手机厂商推出更加实惠的Android智能手表。

将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视为手机配件的国内手机厂商是时候转变思维,将智能手表视为一个重要的独立未来设备了。

国产手机行业深陷红海,无法再讲述更多新故事的各大厂商不妨放眼长远。

国内智能手表行业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2、独立手表厂商在Android Wear正式进入中国之前,国内已有多家独立智能手表厂商推出了多款智能手表。

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推出了TencentOS或DuWear等Android适配系统。

无论是运动手表、跨平台手表,还是传统手表,国内智能手表厂商都有涉足。

即使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定制化Android手表,也是由初创团队首先推出的。

然而,在如此众多的手表厂商中,能够引起轰动的国产智能手表品牌并不多,出货量更是少得可怜。

今年6月,Ticwatch和inWatch T上市。

Ticwatch搭载基于Android深度定制的Ticwear系统,由出门问问团队软硬件一体化打造。

主打中国版“Google Now”,手表圆润但没有“黑下巴”,配置与主流Android Wear手表几乎相同,打造了Tic生态:这款国产Android手表小团队已经对国内手机厂商推出的Android Wear定制手表的大致态势进行了预览。

Ticwatch售价1000元,inWatch T是首款搭载TencentOS系统的智能手表。

注重外观设计,inWatch T有标准版、运动版和设计师定制版。

在具体的产品细节上,国产Android Wear手表该有的动作也提前展现出来。

inWatch T,售价元气店 点评:不难看出,一些独立手表厂商已经具备了国产Android手表的研发能力和未来策略。

随着Android手机厂商的强势进入,国内Android手表市场将快速增长。

在巨头们教育智能手表市场的同时,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的自主品牌手表也将获得更多用户。

当然,那些只想“赚了钱就走”的智能手表厂商只能接受被踢出局的命运,洗牌在所难免。

3.安全手表儿童安全手表是一支重要且被低估的力量。

虽然没有确切的出货量统计,但该品类已经在国内智能手表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难怪苹果、搜狗、华为等大公司都推出了这一品类的智能手表。

当然,更多不知名的中小厂商贡献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安全手表。

然而,廉价的杂牌安全手表可能并不安全。

就在最近,有人曝光了很多杂牌儿童智能手表的服务器端漏洞。

黑客可以利用该漏洞读取安全手表云服务器上佩戴此类手表的儿童的活动轨迹和实时环境声音,从而对儿童造成影响。

这个数字可能在一百万左右。

安全手表并不安全。

这可能是所有购买的父母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因此,想要购买安全手表的家长应该寻找正规厂家推出的安全手表。

安全手表的款式很多,而且变化很快。

目前,这个大市场的明星产品有儿童卫士、糖猫、阿坝镇儿童手表等。

儿童卫士是该公司最早推出的智能硬件产品之一,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

它可以打电话并防止迷路。

童卫士3只是一款普通的儿童安全手表。

可靠的功能,加上成本效益,使儿童卫士成为畅销产品。

儿童卫士3,售价1000元。

与注重安全和通话功能的儿童手表不同,搜狗糖猫团队最近推出的T2儿童手表“会讲故事”。

更可爱的造型,通过小音箱讲故事,提供小游戏,糖猫T2不仅想给孩子们带来外在的安全感,更想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陪伴。

糖猫T2,价格:Meta 点评:安全手表也是一款定位手表,和Garmin的户外导航手表有一些相似之处。

此外,它还具有通话功能,这一点与三星早期的智能手表颇为相似。

但主要功能的相似并不能消除这款产品的特殊性,因为安全手表针对特定人群做了减法。

孩子的户外安全是令家长头疼的问题。

安全手表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群人的刚需。

三星早期的智能手表也可以拨打电话和定位用户,但它们没有对用户群体进行细分。

大量而复杂的想法不如少量而精确的想法。

儿童手表只需要几个功能。

如果外观做得更卡通一些,小厂家推出的安全手表也能卖得好。

安全手表不仅仅适合儿童。

老年人或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在这方面也有迫切的需求。

智能手表厂商不妨开动脑筋,深入到更多细分人群中去挖掘宝藏。

总结 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手表行业终于在2019年迎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

作为可穿戴领域当之无愧的标杆品类,智能手表的进步也深刻影响了整个智能可穿戴行业。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可穿戴设备总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0.2%,达到1万台。

IDC预计,每年可穿戴设备总销量将从去年的1万台增至约1万台,同比增长%。

回到智能手表市场,Apple Watch的推出带来的冲击波重新定义了整个市场格局。

包括苹果在内的七大门派将在这片科技新大陆展开角逐。

借助watchOS 2重大更新和第二代新品,Apple Watch独占第一销售梯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领跑智能手表行业,其他六大派系将竞相加入第二销售梯队。

目前,国内手表阵营中除了安全手表团队或许能够在销量上与Apple Watch抗衡外,其他合作伙伴还需要更加努力。

当然,所有智能手表厂商都需要清楚地了解这些发展趋势: 1、智能手表迟早会独立于手机。

这是Apple Watch和Android Wear手表血泪的教训。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作为“伴侣”的思维已经不再满足主流人群的实际需求。

watchOS 2系统更新让Apple Watch能够独立运行,已经展现了行业领导者的态度。

即使有些智能手表还不想独立,但它们仍然需要像苹果或Pebble一样“优雅”才能拥有市场。

2、多种交互方式并存是未来。

不用说,几乎所有大牌厂商都在探索适合智能手表的新一代交互方式。

传统手表的按键式操作效率太低,而从智能手机移植过来的触摸交互在小屏应用场景中存在局限性,因此出现了Forch Touch、Digital Crown、震动传感器、旋转表盘、语音控制等新交互。

发光的方式。

未来,更多新的交互方式将会诞生。

智能手表上多种交互并存将成为常态,人们可以在各种场景下“优雅”地使用它们。

3、智能手表在细分市场有更大机会。

像苹果这样的巨头都很难制造出全功能的智能手表,更不用说初创团队了。

如果你不是手机厂商,就不需要考虑做一款全功能手表,因为这是手机厂商的下一个竞技场。

对于传统表厂和创业团队来说,做特色、细分市场才是出路。

传统表厂没有那么多高科技,创业团队也没有那么多人力财力。

专注于特定的用户群体是明智的。

传统手表厂商可以将智能手表用户定位为习惯佩戴手表的中高收入群体,并在传统手表上适当添加实用的新智能功能,不断满足这一小众群体的新需求。

创业团队可以选择安全手表、运动手表等细分市场,在某个点或功能上秀出自己的王牌。

在不走全功能道路的情况下,智能手表将拥有比手机更加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这也是可穿戴市场远大于手机市场的原因。

通过推出针对不同细分人群的智能手表,满足人们更加精细化的需求,对于新人们来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4。

如果智能手表无法颠覆,不如从传统范式开始,从0开始。

无论是Apple Watch还是Moto,这些智能手表明星产品都是从传统手表形态开始的。

对于科技公司等非传统手表制造商来说,如果想要颠覆这个市场,首先必须彻底了解传统方法,不仅仅是基本的外观,还有人类长期形成的手表佩戴习惯。

在 Apple Watch 上观看视频显然不是一个选择,在 Android Wear 手表上玩游戏也不会持续太久。

手表能做什么?智能手表还能“优雅”做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手表厂商在设置产品功能时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

不要用和智能手机一样的思维去做智能手表。

手表的小机身无法承载大手机的未来。

毫不夸张地说,制作一款好的智能手表的难度并不比制作一款好的传统手表低。

智能手表还没有达到可以被彻底颠覆的历史点,所以最可行的产品思路就是从传统手表范式出发,先通过智能化的小步骤实现手表用户真正想使用的新智能功能。

上。

在制造智能手表时,减法思维比加法思维更有效,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机器制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