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新零售爆发,卖智能家居可以很简单

时间:2024-05-22 16:45:08 科技赋能

截至今年6月,天猫精灵累计销量10000+台,科沃斯扫地机器人近一年销量10000+台,订单量放在ORVIBO旗舰店开业当天一万元+……关键是他们是以零售的名义。

这背后的信号是,当智能家居产品越来越接近家电、电脑、手机、数码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开放和大范围流通,当人们不再购买智能家居,因为“ “不缺钱”,新零售注定成为智能家居市场火热到爆发的“杠杆”。

新零售的爆发让现有和潜在的智能家居渠道经销商感到震惊,因为销售智能家居可以非常简单。

那么,回顾未来五年,回顾现在,回顾过去,这一年对于智能家居代理商和经销商来说意味着什么——智能家居代理商和经销商最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还没有一个人。

归根结底,所有这些变化都源于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智能家居触达用户方式的变化。

用户正在下沉到新中产、新青年初期。

比如,2010年之前,说到智能家居用户,有点眼力的人都会想到分别在2009年和2020年“武装”智能家居的比尔·盖茨和林志颖。

一栋豪华别墅。

在中国,能够使用智能家居的人要么是名人,要么是高端富豪。

总之,智能家居与普通人无关。

因为当时的智能家居都是成套出售,花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安装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当事人除了“不缺钱”的支付能力和“不同”的身份动机之外,很难提供任何其他解释。

现在情况不同了。

上半年,智能门锁订单量达1万台。

即使80%到达工程用户,也有近万台通过零售到达C端用户;天猫精灵上线不到一年,销量就破万台。

,%接近零售额;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去年也以零售的名义售出了1万台;欧瑞博旗舰店开业当天就卖出了10000+元……这么大的销售量,买家通常不是王思聪。

不是林志颖等人,而是普通的新中产、新青年。

他们走在人群中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相当于传说中的路人甲。

原因是智能家居更便宜。

比如智能音箱49元到+元不等,智能套装千元到三五千元不等。

因此,潜在用户是否购买智能家居,与它在金钱方面“不好”还是“不好”没有直接关系。

渠道商基本上不需要像当年那样费尽心思去分析谁是用户、谁不是用户——那些已经购买了智能家居的人和那些打算购买智能家居的人。

宅家的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追求便捷、舒适、安全、高效的生活方式,这与彰显高贵的购买动机完全不同。

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

当智能手机所承载的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效率达到顶峰时,用户逐渐失去新鲜感,从手机转向家居硬件。

在此期间,华为、小米、阿里巴巴、亚马逊、谷歌等大公司频繁发布IOT智能产品,C端用户开始大规模觉醒。

由此可见,智能家居大众用户的时代已经到来,再也没有办法回到过去了。

产品市场流动性快速提升。

当时,尤其是早期的公交车式智能家居,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项目,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系统。

这个项目和系统包含什么,林志颖和老富豪们可能不知道,也不在乎。

因为当时的智能家居系统都是使用以太网或者KNX集成的,涉及到的代码都是一口气写死的,而且智能家居系统都是定制的。

它们只有控制而没有计算,无法灵活配置或轻松升级。

现在,当用户感知和了解智能家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智能家居的品类、智能家居产品的名称,甚至智能产品的型号或版本。

即从产品开始了解系统,从单个产品开始了解项目,而不是相反。

表面可见的是物联网家庭硬件,隐藏的是物联网家庭硬件运行的计算、数据和算法支撑。

2008年智能手机问世,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无线技术开始应用于智能家居。

2017年,以谷歌收购Nest为标志,智能家居进入zigbee、WiFi等无线技术主流时代。

智能家居产品最具颠覆性的变化在于,它追随了家电、电脑、手机、数码产品的步伐,并且与家电、电脑、手机、数码产品有着几乎平等的市场。

开放性和广域流通性。

标志之一就是智能家居已经进入“好看”时代。

最突出的是,对于米家系列或者欧瑞博产品来说,智能功能是非常基础的,外观已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产品符号甚至品牌IP。

渡鸦H(疑似被百度放弃)、智能门锁T1、吉锐智能面板也有“一机多色”版本。

第二个标志是智能家居进入“好用”窗口。

可用性(功能)、可玩性(交互)、服务(如增值服务)与过去完全不同。

如果不想用APP进行触摸控制,可以换成智能音箱,下达指令……第三个迹象是,智能家居触达用户的速度暴涨。

用户对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功能的认知正在接近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

因此,正如手机不再被视为单纯的通讯工具一样,智能家居也不再纯粹用于家庭。

它们已经扩展到家居空间之外的可能空间——酒店、公寓、民宿、旅馆、办公室、商店和学校。

……新零售一经到来,便爆发了。

早期的公交智能家居抵达高端别墅、高端酒店。

最初,制造商来实施工程安装,后来系统集成商为超高端和高端用户安装——从制造商到用户,集成商是唯一的参与者和主导者。

如果缺乏相应的、必要的工程背景,即使有钱也不会或无法进入智能家居工程代理行业。

然而,从今年开始,当智能家居已经接近其他消费电子的流动性,当安装和配置变得足够简单和快速时,智能家居渠道已经从集成商时代转向泛渠道时代——房地产开发商进来了,大型家居企业、家居设备企业也来了,电信广电运营商纷纷行动,甚至与行业完全无关的新兴力量也加入进来。

不仅智能家居代理分销的准入门槛明显降低,智能家居触达用户、进入家庭的可塑性也开始显现,尤其体现在智能家居新零售的爆发上。

2017年,联想智能生活、小米有品、欧瑞博分别开设了首家智能生活旗舰店。

百安居在全国38家门店开设智能家居店中店。

华为宣布年内将开设多家线下体验店。

阿里巴巴的“家居时代”早在今年就首次亮相。

可以区别的是,小米、阿里巴巴、联想走的是单品新零售模式,而欧瑞博走的是单品+种种迹象表明,华为智选将先以个体产品再以系统探索新零售,但新零售爆发的用户逻辑并不令人意外。

首次购买智能家居时,60%的用户会选择智能单品,30%的用户会选择功能包或空间包,10%的用户会选择全屋智能家居产品。

因此,智能家居零售店的销售顺序是:智能单品、智能场景套装、全屋系统套装。

热门单品带动流量,带动小场景(套件)系统级交付,连接线上线下,数字化运营闭环服务。

这意味着,智能家居史上第一次像样的渠道深度洗牌已经悄然开始。

这的另一层含义是,智能家居代理分销的最佳时代才刚刚开始——对于现有渠道商来说,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还不够;对于等待机会的渠道商来说,没有长时间犹豫的余地。

销售智能家居可以非常简单。

如果说小米、阿里巴巴、联想的单品新零售模式不一定好学,那么欧瑞博单品+系统的新零售模式就很容易上手了。

它在成都开设了品牌旗舰店,百安居的店中店甚至苏宁、国美的品牌专柜几乎颠覆了传统思维或印象。

销售智能家居可以非常简单。

线下门店面积是否超过平方米?不是的,欧瑞博成都旗舰店面积只有30到50平方米,而百安居的品牌店中店也只有30到50平方米,品牌专柜也能用在10个左右平方米。

是不是慢慢谈起线下门店开设茶室业务?不,ORVIBO线下商店不这样做。

用户一进店,体验热情就能被点燃。

不玩几乎不可能——智能物品嵌入桌面,可以随意玩,包括灯光、安防、门窗等,暖通、音视频等场景包代入实际生活空间,语音或触摸控制可以随时调用想要的生活方式。

开线下店只是为了卖全屋智能系统?不,首先从智能单品入手,尤其是刚需的热销智能产品,用智能单品带动小场景(系统)包乃至全屋(系统)包。

当然,欧瑞博也有信心去追求这个想法。

拥有智能门锁T1、超级智能面板MixPad、中央空调智能升级套件Air Master等刚需、高频、特别“好看”的热销智能产品。

还有智能控制、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门窗、智能暖通、智能音视频等配套齐全、特别标准化的小场景(系统)包。

您是否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关注系统?不,欧瑞博线下门店在开拓新零售的同时,保留了智能家居的工程基因,保证了大型家居装修、房地产精装修房、长租公寓、民宿、客栈等项目的系统化交付能力。

这就是它立足零售、覆盖全渠道流量的本质。

应用方案是否需要反复摆弄?不是,欧瑞博为品牌旗舰店、品牌店中店、品牌专柜提供PRM系统等工具箱。

用户的方案、预览、选品、订购、安装、售后全闭环服务在店内随处可见。

有二维码和微信小程序的用户入口,整合线下和线上流量。

准确地说,欧瑞博的单品+体系新零售模式为智能家居渠道从业者提供了近乎标准化的答案:在哪里可以、应该开店,卖什么产品,怎么卖,用什么工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