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微软智能手环断货背后的故事和思考

时间:2024-05-22 16:04:27 科技赋能

就在上周,微软快速发布了旗下的智能穿戴设备——微软智能手环(Microsoft Band),支持WP8.1三大主流手机/iOS/Android系统,以及Win7/Win8/Win8.1、Win10甚至Mac OS X,几乎覆盖所有平台。

而且它的销售业绩非常可观,短短几天就被抢购一空。

很多人猜测微软的意图是什么,但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不那么简单。

  幻觉一:微软智能手环被认为是行业的又一主要竞争对手,将在智能穿戴设备圈中抢占一席之地。

事实上,微软智能手环的出现,与发布Surface系列的初衷有着同样的意义。

,属于概念展示范畴的功能装置。

重点是凸显微软传感器模块及软硬件的技术水平,并对合作厂商进行启发。

随后微软官方消息称,微软将授权其他合作伙伴公司使用其传感器模块和云健康服务,这基本上让我们看清了微软的真实意图。

微软并不希望该公司成为像Jawbone或Fitbit那样的产品公司,而是希望这样的公司能够与微软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模块和服务支持。

据推测,Fitbit 的下一款产品很可能会配备来自微软智能手环的硬件模块,例如传感器。

即使相关厂商不打算采用微软的硬件技术,仍然可以利用微软的云健康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

因此,微软在有意拉拢这些公司与其合作的同时,也大量销售自己的设备来抢占市场份额。

这种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也证明了微软发布手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幻觉二:库存低而缺货可以带来媒体头条,更好地宣传公司产品。

事实上,一个足够好的产品不需要这样的宣传,用户就会购买。

微软的智能手环就是一个例子。

关注微软的消费者应该知道,微软在智能手环上市之前并没有进行刚性的广告宣传,也没有透露任何提前信息。

有关微软智能手环的所有消息均来自三大平台的应用商店:iOS8、Android 4.4、Windows Phone 8.1。

其应用程序Microsoft Health上架第二天,该产品也开始发售。

如果微软铁了心要使用“饥饿营销”,那么前期的宣传肯定不仅仅是将微软健康应用上架那么简单。

几天甚至几个月前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与微软智能手环相关的新闻。

而且,基于上述原因,这款微软智能手环(Microsoft Band)只是一款概念展示设备,无意抢占市场份额。

所谓的“饥饿营销”或者“抢头条”并不是微软的做法和目的。

  最后,微软的“外交”策略也算得上非常精明了。

它通过低调推出智能手环展示了其整体技术和普及水平,推动了云健康服务的发展,并向第三方公司开放授权以拉拢这些智能手环。

可穿戴设备公司。

如果这一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可以将其从前端产品制造商转型为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与其他公司保持友好关系,为未来的新产品打下基础。

更好的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