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小米靓丽财报背后,股价能否“扭转颓势”?

时间:2024-05-22 15:37:25 科技赋能

近日,小米上市后首份财报引发业界广泛热议。

首先,作为IPO后的首份财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知道,偌大的A股市场上有很多公司。

它的业绩一上市就开始发生变化。

小米要想摆脱圈钱的嫌疑,就必须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成长。

其次,小米上市后股价短暂飙升,随后持续下跌,基本跌至刚上市时的水平。

雷军曾经说过,第一天购买小米的投资者将获得双倍利润,但现在的趋势是打脸,所以很多人也关心小米发布后小米股价会反弹还是反转其财务报告。

1、利好刺激下,小米股价仅反弹未反转。

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并未出现明显反转迹象。

以23日为例,开盘上涨约3点,最高涨幅超过7点。

,但收跌逾1点,24日跌逾2点。

显然,财报只带来了小幅反弹,而非逆转。

与一些媒体的炒作相反,资本市场似乎平静得多。

根据上述趋势分析,大部分投资者将小米财报视为短期利好,并完成了短期出货过程。

如果没有后续更大的利好刺激,小米股价可能会跌破平台。

这样的趋势证明小米的财报不够好,或者说这种增长势头不可持续。

因此,很多投资者选择卖出等待,而不是持股等待收益。

不过,机构的看法则要乐观得多。

摩根大通、高盛等8家机构继续维持20港元及以上的目标价,西南证券甚至维持30.3港元的最高目标价。

当然,如今资本市场很难左右小米的发展,因此小米无需太在意股价的波动。

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为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才是明智之举。

那么问题来了,投资者为何对小米的发展前景持保留态度?市场担心什么?其次,在高端化方面,小米实际上收获了行业红利。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小米的财报。

营收、利润等常见的业绩指标没有太大的分析价值,我们先来说一些干货。

从这份财报来看,小米在高端市场的增长势头值得庆幸——第二季度平均售价同比增长超过25%,而8周年旗舰小米8,平均售价1元多,6月5日上市,销量达1万台。

看来,小米在高端产品之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过,在我看来,小米其实是在受益于行业红利。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整个市场的产品和定价都向高端方向发展,小米如果跟不上就会落后。

横向比较发现,这种行业红利也体现在竞争对手身上。

如今,VIVO、OPPO发展势头良好,华为更是势头强劲。

就连锤子、魅族这样的二线品牌也想趁机抢占一席之地。

因此,小米25%的平均售价增速实在不值得一提。

那么行业红利持续爆发的推动力是什么呢?这是需求。

如今,消费者在拍照视频、手机游戏、移动商务等领域对智能手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消费升级水到渠成。

几百元的低端手机将逐渐被取缔,价格高出一个甚至两个档次的中高端产品将成为主流选择。

对于小米等国内厂商来说,紧跟行业趋势、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避免被淘汰的唯一选择。

第三,黑科技路线曲折,小米品牌影响力并未得到明显提升。

其次,从感官上看,小米的国产品牌影响力并没有明显提升。

小米的情况与华为不同。

华为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加上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华为的品牌非常高,华为的手机业务自然享有天然优势。

但小米是一个凭空出现的品牌。

小米最初是靠低价、高销量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品牌上无法与华为竞争。

虽然小米提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希望走黑科技路线,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小米的表现并不突出。

锤子CEO罗永浩曾在直播中表示:“我真的不是指其他任何所谓的黑科技(华为GPU Turbo除外)。

我不是说它们不好,它们都是由锤子科技提供的。

”那里装什么X?我们都是解决方案集成商,完全取决于产品定位和你的成本、售价。

”按照老罗的逻辑,大多数国内厂商跟风黑科技是站不住脚的。

路线,至于小米是否属于其中之一,那就见仁见智了。

相比之下,VIVO和OPPO则凭借精准的品牌定位和营销模式取得了成功。

与小米不同的是,VIVO、OPPO更喜欢通过冠名综艺来增加知名度、优化品牌形象。

如下图所示,不难看出VIVO和OPPO已经占据了超过70%的综艺资源,这使得其品牌更加年轻化、娱乐化、时尚化。

在明星代言方面,统计显示,VIVO去年聘请了鹿晗、周冬雨、彭于晏等五位明星代言,而OPPO则有杨幂、李易峰、迪丽热巴、tfboys等九位明星代言。

,在打造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方面,小米无法与VIVO、OPPO相比。

而且,在小米的财报中,我并没有看到任何与品牌营销相关的内容,包括投资、战略规划等。

如果品牌营销跟不上,小米未来在高端发展上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困难。

4、财报亮点:国际化、物联网产品、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

当然,小米的财报也有不少亮点。

除了冰冷的数字之外,我认为国际化、物联网产品、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是财报中的四大亮点,需要重点分析。

国际化方面,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排名前五。

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据了很大的份额,而在这些领域,小米仍然沿用之前在中国市场已经成功证明的战略和战术,即以性价比取胜。

小米要想在发达国家占据一席之地,获得更大的品牌附加值,上述的品牌影响力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物联网产品方面,财报显示,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主要物联网产品销售收入较今年二季度的16.9亿元大幅增长。

今年第二季度增长2%至41.78亿元。

此外,小米智能电视今年第二季度成为中国第一品牌。

增长虽快,但规模不大,因此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考虑到IoT产品的丰富性,如果小米能够继续在其他产品上复制手机和电视的成功,仍然有可能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超过100亿后增速将明显放缓。

互联网服务方面,今年第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63.6%至39.58亿元,但占比有所下降。

有两个原因。

首先,互联网服务收入规模较小。

虽然增速不低,但增速绝对值难以赶上硬件业务,因此占比必然下降;其次,互联网服务依赖硬件实现,其增长趋势滞后于硬件。

在人工智能方面,财报特别提到,人工智能是小米战略的核心部分。

财报发布前一周,小米官方宣布,截至今年7月底,小爱同学月活跃用户超过1万,累计唤醒次数超过50亿次。

从小米的强调来看,人工智能不仅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小米的技术具有巨大的价值。

总体来说,小米的财报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但也凸显出一些不足和缺陷。

再加上近期外围市场表现不佳,不少互联网巨头的股价都在下跌。

这或许也是小米股价至今没有逆转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