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量产,液晶面板产能过剩是伪命题吗?

时间:2024-05-22 15:18:18 科技赋能

随着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的不断规划、建设、生产,关于高世代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今年以来,由于国内新高世代线正式量产以及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快速下降,导致液晶面板厂商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

今年以来,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呼声进一步高涨。

不过,在近日举办的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行业专家和液晶面板企业代表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大尺寸液晶面板不存在过剩”的观点,表现出极大的信心。

一方面有确凿的数据和损失的风险,另一方面有看得见的方向和无限的可能性。

关于“液晶面板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再次表明行业正处于危机时刻。

“远水”如何解“近渴”? “也要看各自的运营能力,现在是不是产能过剩了?各大分析机构对市场预测都持悲观态度,产能过剩似乎已成定局。

IHS预测数据显示,随着10.5等新产线的陆续投产, IHS Markit高级研究总监谢勤毅指出,第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和第6代AMOLED生产线,2018年至2020年全球面板可能出现供应过剩,其中年度产能过剩风险最大。

2020年液晶面板产能将超过需求,第二季度面板厂将面临较大亏损压力;未来2至3年,面板厂势必通过并购重组或关闭老线来改善。

群智咨询经理表示,随着生产线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液晶面板价格的快速下降,产能过剩似乎已成定局。

以65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为例。

去年,价格达到最高美元。

现在已经跌到美元了,跌幅接近52%,而且价格还在下跌。

李亚勤预计,大尺寸液晶面板厂商最迟第三季度将出现亏损。

事实上,液晶面板制造商在第一季度就出现了业绩亏损。

虽然这一损失可能不是液晶面板业务直接造成的,但也有相关因素。

一位面板行业从业者指出,如果面板厂商的电视面板业务占营收比重最大,那么一旦电视面板业务出现亏损,公司可能会遭受损失。

现在主流电视面板价格已经跌破成本,且没有复苏迹象,电视面板厂商第二季度可能会出现亏损。

多元化应用前景广阔。

京东方合肥10.5代线和中电彩虹咸阳8.6代线已于3月份进入量产。

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预计5月量产。

这并不是很少有分析机构敲响产能过剩警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任何新的生产线都有一个产能爬坡的过程。

下半年,京东方合肥的10.5代线和中国电子的两条8.6代线将逐步释放部分产能,这将给面板厂商带来更大的亏损压力。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龙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短期静态市场来看,今年产能的增加似乎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风险,但电视市场正在向更大尺寸发展。

方向发展,将带动电视机平均消费规模增加,并可能消化新增产能。

从长远来看,液晶面板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

物联网和汽车显示器等新应用将推动液晶面板的市场需求。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陈仁贵认为,三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就开始讨论液晶面板产能过剩风险,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面板产能在增长的同时,需求也在扩大,物联网时代将激发智慧。

随着端口的爆发式增长,预计每年智能端口将超过1亿个,其中约60%为显示端口。

在物联网时代,显示器将无处不在。

据了解,京东方在确保5大传统应用领域竞争力的同时,也在持续开拓汽车、工控、医疗、白色家电、可穿戴、VR/AR、电子白板、拼接、标牌、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

传感。

克服困难将考验运营。

如果说基于物联网的多元化应用长期能够吸纳更多的面板产能,那么当前的大尺寸高清视频应用被业界视为“救命稻草”。

普遍认为,目前电视市场的平均消费尺寸在40英寸以上。

未来,消费者的平均尺寸肯定会走向50或60英寸。

如果平均电视消费者尺寸每年增加1至2英寸,将消耗一条8.5代线。

重大国际活动的举办将持续推动全球高清视频产品的发展。

2020 年俄罗斯世界杯也将推动高清电视销量的增长。

今年,日本准备用8K转播迎接奥运会;今年,中国也希望利用冬奥会来推广4K和8K转播,这对于面板厂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中灿指出,央视将开播4K频道。

随着4K和8K的成功应用,成千上万的家庭将需要更换电视。

这样一来,“未来即使LCD产能翻倍,也不会过剩”。

无论是现在的超高清更新换代,还是未来的多元化应用,都需要在产能高的情况下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

友达光电总经理蔡国新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尺寸液晶面板产业产能过剩,但友达光电第6代及以上生产线已满负荷生产。

为了应对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友达在技术、产品和客户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将重点转向中高端市场。

他呼吁面板行业通过技术创新重拾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