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中国企业新机遇!社交可穿戴系统

时间:2024-05-22 15:05:21 科技赋能

当前可穿戴产品被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不够时尚、续航不佳、用户体验差,导致用户粘性不足。

在崇尚正能量的社会里,可穿戴产品似乎充满了“负”能量。

或许,这就是对移动互联网深爱与深责的写照。

尽管批评和质疑不断,却挡不住可穿戴行业的热情。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我看来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因为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讨论和质疑来修正。

目前,大多数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可穿戴产品硬件本身。

我们还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就是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社交生态。

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终极移动入口的新机遇。

在这个社交很重要、人人都是自媒体、渴望24小时集体狂欢、互相关注、分享的时代,如果能基于社交构建可穿戴设备的生态系统,这或许就是差异化优势中国企业和国际巨头。

一个机会。

7月1日,京东同时上线了4款可穿戴设备,分别是iHealth、华为荣耀、乐信、咕咚四家厂商打造的智能手环。

在每天创意新品层出不穷的可穿戴设备领域,智能手环的产品形态应该算是“古董”,目前还没有设计特别出众的产品。

如果只是一个智能手环,没有建立或整合社交机制,不看也没关系。

当然,目前直接构建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社交生态系统比开发硬件更加困难,但这是一个机会。

我有一个想法,可以利用现在的即时通讯工具来探索和尝试,比如陌陌版的智能手环、微信版的智能手环、微博版的智能手环、最新版的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

以即时通讯工具微信为例,比如“微信版智能手环”。

这不是腾讯的智能手环。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微信端口进行二次开发。

微信用于管理手环数据并即时分享。

查看微信好友的体育排行榜,与好友互动、挑战、竞技等,在我看来,这是目前拯救阿里巴巴的最好办法。

至少比现在的人肉展示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方式要好很多。

iHealth、华为荣耀、乐信、咕咚推出的手环均具备此功能。

他们可以使用微信通过公众服务号同步和管理不同品牌手环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微信的社交关系打通,为用户提供分享给好友、“运动排行榜”等功能。

绝对赞同这个尝试。

运动智能手环是目前可穿戴设备领域最常见的产品形态。

然而,这些来自不同厂商的手环并没有统一的系统平台,导致整个用户生态系统变得碎片化。

不同品牌的腕带往往需要安装各自的应用程序,并且它们之间的数据无法连接。

另外,行业标准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义参数方法。

而且每款产品的用户群都差不多,没有哪一款是特别突出的,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优势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最亲密的社交圈中分享自己的成就会带来最大的满足感。

显然,满足用户的分享乐趣也是当前增强用户粘性的一种方式,从而弥补硬件本身技术发展的一些缺陷。

从国内可穿戴行业尤其是硬件企业的现状来看,或许是因为所谓的刻板印象,他们基于自有硬件探索的APP平台始终难以实现,对用户来说成了一种浪费。

我一直在观察一个现象。

很多用户不会将自己使用的可穿戴产品的使用结果发布到各自的APP平台上进行分享,而是会截图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

或许,从这个现象来看,传统硬件企业在社交生态的建立上还需要向微信学习。

也可以从目前的方法入手,即利用成熟的社交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等。

据我了解,基于微信平台的可穿戴产品一般面临微信的两个强制要求:一是开放各个品牌手环的排名数据,由于单个品牌的用户数量太少,只开放了不同手环之间的排名数据。

只有有了体育数据,才能有更多的用户参与和互动。

二是增设维权中心。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产品,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满意,可以随时投诉。

微信给出的理由是,不希望这些新增功能以任何方式强迫或打扰用户。

这两项强制性要求体现了微信希望成为像苹果和谷歌一样主导智能硬件的平台。

当然,如果腾讯介入系统平台的开发,整合微信建立系统平台生态系统,那么这个故事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同样,我认为微博也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发展和尝试,以保持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优势。

对于沫沫这个一直在想方设法洗白名声的“勾搭”神器来说,我觉得更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尝试。

也许基于可穿戴产品社交圈的系统平台将是陌陌的新机遇。

目前来看,现阶段厂商将产品接入微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为这不仅不需要花费金钱和精力来开发相应的App,而且产品融入社交属性后,枯燥的健康数据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还可以通过类似于游戏排名,最终达到提高用户粘性。

未来,在可穿戴设备这个新的移动终端入口上建立社交生态平台,将是中国企业的新机遇。

(作者简介:陈根,智能穿戴行业专家、智能家居行业专家、产业转型专家。

科技财经评论员。

《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新浪潮》、《智能穿戴改变世界:下一轮商业浪潮》、《智能电视:重塑第1屏》等科技畅销书作者,更多关于智能硬件有关可穿戴设备的讨论,请关注Amber.com本文微信公众号作者:陈根谈智能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