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软件行业的企业和人才不断涌向市场,智能硬件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
那么,在资本寒冬下,智能硬件如何才能与资本拥有一份“不空”的爱情呢?今年,面对资本寒冬,智能硬件如何突围? 2017年,智能硬件领域在资本寒冬中逐渐发展。
国内出现众筹金额数千万的智能硬件产品。
BAT巨头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变得更大。
国内外科技智能硬件创业者都是从草根团队发展起来的。
估值过亿元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近期,在一些备受期待的出行产品推出后,整个智能硬件行业似乎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资本寒冬中,科技智能硬件受到融资环境整体降温和行业早期投资业绩不佳的双重打击,遭受重创。
该领域的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大多数项目都止步于A轮。
据统计,目前智能硬件投融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达到B轮及以上的仅有少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级市场暴跌,投资风险相对加大,一级市场投资者的观望情绪也比以前更加强烈。
即使不能说真正进入寒冬,但投资界显然已经变得非常谨慎。
例如,2016年Apple Watch的发布引发了整个智能手表行业的热潮,导致一些投资机构对智能硬件行业的关注明显增加。
就这热度而言,虽然Apple Watch已经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似乎与外界的惨淡景象隔绝了,但它已经不再像小米手环刚诞生时那样充满活力,也不如小米手环刚诞生时那样充满活力。
外界的普遍期待。
其中,暴风魔镜VR融资也较一、二季度大幅下降。
即便如此,陷入裁员危机的暴风魔景CEO仍认为,2020年注定是VR指数爆发的一年。
与此同时,谷歌也在尝试开发一款一体式移动眼镜VR一体机,这也让今年的移动眼镜VR市场更加精彩。
值得期待。
然而,2019年所谓的资本寒冬虽然让国内企业“舒展筋骨”,但并没有“断筋”。
更多机构只是保持谨慎态度。
新一轮募资正在快速推进,优质机构已超额完成目标。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希望从2019年一波创业者的“尸体”中挖掘出优质标的,对2020年的融资预期更加理性。
数据显示,经过2019年智能硬件的快速增长, 2016年智能硬件市场依然保持上升趋势,2017年1亿元的市场规模在2018年也突破1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亿元。
不难看出,智能科技硬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科技领域更加受到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青睐。
因此,巨头们纷纷布局,抢占智能硬件市场爆发的机遇。
智能硬件市场主要由智能医疗健康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识别、智能工业五大细分领域组成。
回顾这一年,从谷歌凭借围棋人机大战掀起的人工智能热潮,到微软发布名为Tay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再到阿里云人工智能成功预测《我是歌手》总决赛总冠军,研究人员的努力方向深度学习、语义/语音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等创新已发现人工智能的应用。
所以,2019年,人工智能将会是一个大趋势。
此外,无人机也将迎来普及期。
艾媒咨询发布的权威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亿元。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热潮,越来越多专注于该领域的初创公司涌现。
可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语音、智能图像等技术的成熟,以及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之后,智能投资的黄金时代创业即将来临。
此外,在过去的一年里,虚拟现实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投资和并购。
2018年,宣布完成融资的10家智能硬件公司中,乐享科技、蚁视科技、骁龙科技、乐视投资的灵境VR等公司均与VR行业相关。
事实上,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参展商较往届增加了77%,超过40家参展商将带来虚拟现实系统及相关内容以及硬件设备。
尽管这些设备尚未进入大众市场,但预计到2020年虚拟现实设备的销量将达到1万台。
今年1月21日,阿里巴巴向以色列AR镜头制造商Lumus投资1万美元。
年初,腾讯还推出了基于QQ社区的“AR+LBS红包”。
此外,腾讯还将针对VR领域推出VR开放平台,并将很快建立多维度开放的VR智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