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评测】不只是运动爱好者的专属! Moto360运动新感觉

时间:2024-05-22 14:20:21 科技赋能

随着智能手表发展到今天,人们不断地为手腕上的这块小屏幕注入新的期望,憧憬美好的未来,也吸引了众多厂商加入到智能手表的行列中。

市场。

华为、中兴、Ticwatch等品牌去年都推出了重磅产品。

Android Wear设备在2016年呈现大幅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行业资深品牌,Moto显然不希望被淹没在这股潮流中。

在推出第二代Moto的基础上,还针对运动爱好者推出了Moto Sport。

摩托罗拉的举动并非不明智。

毕竟,每个人都在推出运行 Andriod Wear 的手表。

功能大家都已经实现了,由于技术背景有限,很难创新。

唯一能做的就是强化一些功能点,围绕某一方面的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Moto显然是从运动方面出发,配合当下火热的健身潮流,打造出一款有别于其他产品的产品。

运动智能手表。

我们也好奇这款打着运动旗号的Moto Sport有何不同,能否满足运动爱好者的需求?现在让我们进入评测。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了解一下Moto Sport的相关配置。

硬件方面,Moto Sport采用了主频为1.2GHz的Snapdragon四核处理器,MB RAM和GB ROM的内存组合,电池容量为mAh。

这些参数与Moto完全相同。

当然,更明显的是我们看到了Moto Sport针对运动功能做出的一些改变。

例如,它采用AnyLight显示屏,在传感器中添加GPS,并支持IP67级别防水防尘。

当然,最大的突破是无需使用手机即可监测各种跑步数据,减轻运动负担。

相比很多智能手表脱离手机、只是“电子手表”的尴尬,Moto Sport 显然要稍胜一筹。

Moto Sport全面打造运动特色。

外观方面,它延续了Moto 42mm圆形表盘的传统设计,表冠依然设计在两点钟位置,这样戴在手上时,用户可以尝试忽略这款产品的科技属性而回归。

直至腕表的精髓。

不过,除了保留传统的设计之外,Moto Sport在外观上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质方面,之前的L型不锈钢表盘改为硅胶表带包裹的设计。

表盘周围环绕着铝制表圈,并采用斜纹装饰保留了一定的质感。

总体来说,为了适合运动爱好者随身携带,Moto Sport的外观进行了重新打磨,并且从材质选择上减轻了重量。

佩戴起来非常轻便,运动时不会成为负担。

Moto Sport屏幕尺寸为1.37英寸,分辨率为×像素,与之前发布的Moto二代参数相同。

但考虑到运动爱好者大多在光线较强的户外使用,因此很难看清显示屏上的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oto Sport配备了全新的AnyLight显示屏,它将传统(背光)透射式屏幕与反射式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在室内使用时,液晶显示效果清晰、明亮;在户外使用时,屏幕会直接将阳光转化为手表的背光,使屏幕更清晰、更易于阅读。

不仅如此,Moto Sport在表盘下半部分隐藏了环境光传感器,支持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在控制功耗的同时保证显示效果。

Moto Sport 的表带有三种颜色可供选择:悬崖黑、冰雪白和活力橙。

都是比较有活力、年轻的颜色,迎合年轻用户的口味。

材质方面,采用硅胶材质,质感更加亲肤。

两侧设有通风槽,佩戴更加清爽舒适。

得益于硅胶良好的包裹性,Moto Sport支持IP67级防水防尘,足以应对日常洗涤和泼溅。

只是硅胶表带日常佩戴后,小颗粒、绒毛会粘在表带表面,不好打理。

尤其是我们手上的黑色版本沾上灰尘后非常明显,影响美观。

Moto Sport背面中央有一颗光学心率传感器,可以在佩戴过程中持续实时监测心率。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元素。

非常光滑,不影响佩戴感觉。

与大多数配备接触式充电触点的手表不同,Moto Sport 使用无线充电。

只需将 Moto Sport 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即可充电。

充电过程中,时间仍会显示在 Moto Sport 的屏幕上,因此将充电底座放在床头柜或书桌上为设备充电时,手表还可以用作闹钟。

作为一款运动型智能手表,Moto Sport 或许并不能仅仅凭借运动靓丽的外观俘获运动爱好者的心。

他们可能更关心Moto Sport的功能突破。

对于一款智能运动手表,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运动信息的精准采集,其次是运动信息的总结和呈现,最后是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反馈。

能够做好这三点,并且让数据在三者之间有效流动,就是一个令人满意的产品。

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个维度来详细讲解Moto Sport。

运动数据采集:Moto Body运动为主,还有点点运动拓展。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Moto Sport可以独立监测心率、步数、距离等数据,并且内置GPS。

它是一款无需手机支持即可使用的手机。

一款监测跑步数据的智能手表。

也就是说,这款手表可以作为运动手环独立佩戴,并且可以通过手表的屏幕监控运动数据。

为了完成这一功能,该软件依赖于Moto Body运动应用程序。

Moto Body类似于手机上的跑步应用,可以查询心率、步数、卡路里等数据的历史信息。

开始跑步后,用户可以设定卡路里、时间、距离等跑步目标,并选择室内或室外跑步来决定是否需要开启GPS功能。

跑步过程中,主屏会显示距离、时间、配速数据。

左右滑动可继续查看心率、配速、暂停等信息,操作方便。

当然,如果Moto Sport只支持跑步,那么改名为Moto Running会更合适。

之所以能被命名为“运动”,是因为它其实支持多种运动,这就需要点点运动app的补充。

不过该应用不属于预装应用,需要自行安装。

除了跑步、骑行、登山等常规监测外,点点体育还拥有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甚至麻将等新颖的监测功能。

进一步拓展了Moto Sport支持的运动项目,基本覆盖了主流的室内运动。

、户外运动方法。

运动数据汇总及呈现:Moto Body管理简单,呈现简单多样。

Moto Sport收集的数据主要有四个方面:心率、步数、距离和消耗的卡路里。

数据通过Moto Body软件呈现在手表上,可持续近一周。

调用并查看运行数据。

在手机上,也有相应的moto Body应用程序。

依托手机屏幕,数据呈现更加精准、多样。

比如,每次跑步结束后,Moto Body都会整理出跑步过程的折线图,包括配速、心率、卡路里等,并且每个指标分别以折线图和条形图的形式呈现,非常直观。

如果你有一定的锻炼基础,相信这些数据会给你的锻炼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简洁多样的信息呈现 ▲条形图 ▲折线图 运动数据反馈:以程序化鼓励为主,缺乏专业指导。

运动爱好者其实对自己的运动效果有一定的期望。

因此,运动手表往往肩负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影响。

如果它能够捕捉训练者一定时间段的数据,然后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建议,提高运动效果,这应该就是运动手表的智能。

经过这几天的使用,我发现这款手表的指导意义有限。

它通常会程序性地提醒你:今天的目标已经完成一半以上,请继续努力,今天的目标完成了,其他鼓励的话并不能提供一些可行的训练。

建议:相对机械化,我们梦想手表可以充当初级私人教练。

看来我们对Moto Sport抱有很高的期望。

但不可否认的是,Moto Sport仍然是一个很好的跑步伙伴。

小巧轻便的外观、舒适的佩戴体验、简洁明了的数据汇总对于普通运动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了。

但是,如果您有其他级别的专业锻炼需求,我们建议您省钱并聘请专业人士。

私人教练,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更专业的运动手环会更合适。

说完Moto Sport的运动特性,我们就需要谈谈它作为智能手表的诸多特性。

与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一样,Moto Sport 运行 Andriod Wear 操作系统。

与手机成功配对后,手表可以直接查看手机弹出的通知,还可以回复日常微信消息,包括表情、语音和简单文字。

最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微信版智能手表还支持抢红包。

手腕抢红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抢红包的效率。

当然,作为一款智能手表,受限于各种硬件规格,交互方式也有限。

为了实现更多的操作,语音识别必不可少。

对手表说“你好,Android”可以直接唤醒语音助手、启动程序、导航、搜索周围等,可以按照一定的句子结构说出来,识别率非常高。

笔者曾多次尝试。

需要提醒的是,这款手表仅配备麦克风,没有扬声器,因此无法拨打和接听电话。

不过,如果配备蓝牙耳机,则可以连接手表并听音乐。

这就需要用户下载Wear A Day软件来实现这一点。

总之,要充分享受这款手表,仅仅依靠预装的应用程序是不够的。

用户必须不断探索。

重点关注这款手表的续航,Moto Sport内置了mAh电池,相比Moto 2代并没有提升。

由于内置了独立的GPS单元,我们对它的续航时间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

实际体验中,每天跑步7公里,每次上下班骑行半小时后,电量基本还剩下20%左右。

性能值得肯定,但每天充电一次是难免的。

充电时间方面,由于采用无线充电,效率不如有线充电高。

充满电需要几分钟,所以适合睡前在床边充电。

总结:最后我们回到这个产品的购买上来。

目前,Moto Sport 已在 Moto 官方网站发售。

有悬崖黑、冰原白、活力橙三种颜色可供选择。

售价1万元,比二代Moto贵了一万元。

多出的1万元主要是因为Moto Sport可以独立于手机记录运动信息,方便用户运动时随身携带。

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Moto Sport有着相对全面、多元化的信息呈现。

依托点滴运动的补充,还可以支持骑行、网球、高尔夫等运动,覆盖大部分运动场景。

只是这个产品还处于指导培训的初级阶段,以机械鼓励为主,建设性建议很少。

因此,笔者建议想要体验智能手表魅力的运动爱好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尝试一下。

通过该产品您将享受运动的乐趣。

如果您对运动还有另一层次的专业需求,我们建议您省钱并聘请专业的私人教练,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更专业的运动手环会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