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澄清了“谷歌放弃智能眼镜”的传闻。
也许由于科技媒体的引导,消费者认为谷歌眼镜彻底失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下面,我们来看看对谷歌眼镜的三种误解: 1、谷歌眼镜严重侵犯隐私。
由于谷歌眼镜的核心设计是前置摄像头,这就造成了佩戴者“时刻在偷拍”的情况。
错觉。
但事实上,如果佩戴者使用Google Glass拍照,你会从前面的棱镜部分看到它的运作,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偷拍工具”。
当然,科技媒体关注用户隐私也很正常。
考虑到互联网时代日益猖獗的侵犯隐私行为,人们对谷歌眼镜感到恐慌也很正常。
这种情况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改善。
要知道,手机刚问世的时候,即使是在纽约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
2. 谷歌眼镜是一款专为精英人士设计的昂贵玩具。
探索者版谷歌眼镜的售价高达美元(约合人民币)。
对于一款可穿戴设备来说,这样的价格显然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的。
因此,它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有钱人的玩具。
但事实上,高价并不是谷歌的初衷,这也是为什么暂时只推出了供测试者使用的Explorer版本。
新技术在刚进入消费市场时总是价格昂贵。
这不是谷歌的借口。
早在20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手机的售价就在万元以上;在智能手机发展的早期,诺基亚或HTC智能手机的价格远高于现在的iPhone(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
事实上,苹果的Apple Watch Edition是一款真正接近奢侈品的电子设备,而谷歌眼镜则不然。
3.谷歌彻底放弃了谷歌眼镜。
今年1月,谷歌宣布将停止销售Google Glass,并将开发团队从GoogleX部门中分离出来,成立一个新的独立部门。
此消息被媒体广泛解读为:谷歌眼镜生不逢时,将被彻底抛弃。
有趣的是,仅仅几周后,Google 的 Project Tango 项目团队也成为独立运营,媒体的解读则完全不同。
事实上,无论是Google Glass还是Project Tango的独立,都只是谷歌运营上的调整。
诚然,谷歌眼镜在消费领域的前景暂时并不乐观,但事实上它从未真正进入消费市场。
从环保角度来看,智能眼镜近年来的发展确实不如智能手表,但仍有发展空间。
因此,作为一家以创新改变世界的科技公司,谷歌没有理由完全放弃智能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