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三星智能手表实现高速增长,华为、小米则凭借低价可穿戴设备取胜

时间:2024-05-22 14:06:52 科技赋能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三星智能手表出货量大幅增长83.3%,但在排名方面跌至第三位; IDC此前发布的第二季度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排名显示,三星并未进入前五,小米和华为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这表明小米和华为主要依靠低价可穿戴设备。

设备实现了更大的出货量。

苹果在智能手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领导者无疑是苹果。

它销售的可穿戴设备是智能手表Apple Watch。

凭借苹果品牌的强大号召力,一直占据着这个市场的第一名。

SA数据显示,Apple Watch第三季度出货量达到1万台,占据智能手表市场45%的份额,可见其在这个市场几乎所向披靡。

在智能手表市场,今年第三季度增长最快的公司应该是Fitbit。

本季度其智能手表出货量达到1万台,而去年同期为0台,在智能手表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二。

Fitbit是可穿戴设备的先驱和推动者。

它一度引领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

然而,随着苹果推出Apple Watch占领高端市场以及中国可穿戴设备公司小米的低价进攻,其出货量持续下滑。

去年第三季度,Fitbit继续下滑。

该公司在本季度推出了价格较高的智能手表,希望专注于高端市场以确保利润。

从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其转型是成功的。

今年9月,三星和苹果同时推出了智能手表。

当时,三星的智能手表被命名为Gear S,并使用自家的Tizen系统。

这导致它的申请太少,这是一个遗憾。

今年8月,它在发布Galaxy Note 9的同时,还发布了一款新款智能手表,并且名称改为Galaxy Watch。

虽然应用上还存在弱点,但其续航能力是一大亮点,可以支持用户4天的使用。

Apple Watch的使用时间只有18小时。

随着Android手机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可与Android手机配对的Galaxy Watch成为用户的又一选择。

今年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80%,似乎表明问题依然存在。

很少有用户开始接受Galaxy Watch产品。

在苹果、Fitbit和三星的带动下,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67%,首次突破1000万只,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业界一直在等待的可穿戴设备的爆发似乎即将到来。

华为和小米凭借低价可穿戴设备获胜。

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小米是一个激进者。

它与苹果和三星同年推出了可穿戴设备。

但其在手机业务上从一开始就坚持性价比策略,主打低价可穿戴设备。

价格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当然,低廉的价格也伴随着其功能的单一。

第一代小米手环只能检测用户的睡眠质量、运动步数等有限的功能。

它没有显示屏,却以79元人民币的低价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很快就实现了千万级的销量。

小米手环一炮而红后,于2018年6月推出了小米手环2,它采用了OLED显示屏,进一步丰富了功能。

虽然价格翻了一倍达到100元,但还没有Apple Watch那么贵。

它不断获得市场认可。

甚至进军印度市场,年出货量达到1万台,今年第一季度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一。

当然,华为也看到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机会,但一开始也尝试走高端路线。

2017年2月,推出华为手表,采用谷歌Android Wear系统,售价高达30元,是苹果手表的两倍多。

由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Android Wear不允许硬件公司定制,华为手表在国内体验不佳,价格昂贵,在全球市场销量很少,一直没有太大存在感。

华为手表很难获得市场认可。

小米手环的巨大出货量,极大地刺激了它。

去年,它以荣耀品牌推出了荣耀手环3。

价格比小米手环2高出50%。

进入低端可穿戴设备市场后,华为开始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取得一些进展。

到今年一季度,华为首次跻身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前五,以万台出货量排名第四。

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排名前五的可穿戴设备品牌分别为苹果、小米、Fitbit、华为、Garmin。

三星并未进入前五名。

华为第二季度出货量达到。

4万件,较一季度增长39.5%。

可见,低价已经成为华为、小米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最有效的武器。

尽管智能手表季度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规模较大的可穿戴设备季度出货量接近万台,但与智能手机季度出货量超过3亿台相比,可穿戴设备仍然是一个较小的市场。

而且从目前来看,智能手表和手环都不是可穿戴设备的最佳形式。

存在电池寿命短等问题,可穿戴设备的前景仍不明朗。